最近門診來了非常多咳嗽的患者,俗話說:「總舖驚呷午,醫生怕治咳,做土水驚抓漏」,咳嗽的原因非常多種,有些又相當難纏。
為什麼會咳嗽
咳嗽其實是一個防禦機轉,用來排除外來的異物跟佇留於呼吸道的痰。
咳嗽可以為自發性(自願咳嗽)與反射性。
機轉涵蓋複雜的反射弓,又可細分為傳入、中樞、傳出三個路徑。

傳入路徑:負責接受到刺激後將訊息傳至中樞。
常見的刺激物質可分為
- 機械性(含異物、灰塵與小粒子、黏液、震動)
- 感染發炎性(組織胺、發炎性細胞激素、前列腺素、神經激肽)
- 與化學性(刺激痛覺神經的辣椒素、高張與低張液體、熱能、酸性物質)。
刺激會啟動位於咽部, 氣管, 氣管隆突, 與支氣管的接收器, 將訊號透過第十對腦神經(迷走神經), 經中樞路徑傳遞至大腦的延髓
中樞路徑:包含延髓灰質的孤束核、腦幹的呼吸網(咳嗽中心)、皮質下和皮質。
經中樞處理後的訊號再經由傳出路徑傳至喉部、呼吸肌、骨盆腔肌群,讓我們做出咳嗽的動作。
咳嗽反射傳出的神經會有下列反應:
- 橫膈和肋間肌收縮,相對於肺是負壓
- 空氣進入肺部形成一個壓力
- 聲門關閉
- 腹肌收縮引起橫膈放鬆
- 接下來聲帶放鬆,聲門打開,氣體咳出
- 此過程可將呼吸道內的刺激物咳出
咳嗽在現代醫學可分為:急性(少於3週)、亞急性(持續3至8週)、慢性(持續超過八週)。
急性咳嗽可由於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見原因),急性細菌性鼻竇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加劇,過敏性鼻炎及環境暴露。較嚴重的原因如肺炎,肺栓塞,心臟衰竭。
亞急性咳嗽最常由於細菌性鼻竇炎或哮喘,也可以發生在感染後(如上呼吸道感染不伴有肺炎)。亞急性咳嗽通常可不經治療而緩解。
慢性咳嗽的原因很多,在成年人,鼻涕倒流綜合徵、哮喘、與胃食道逆流是最常見的三個原因,此外,還須考慮惡性腫瘤,這些原因常可互相伴隨。
中醫如何看咳嗽
中醫將咳嗽分為外感、內傷二證,外感有風、寒、暑、濕、燥、火之別,內傷則有五臟六腑的分別;而在慢性咳嗽上中醫會先將西醫最常見的原因做鑑別診斷,再依體質進一步辨證論治。

外感咳嗽
外感咳嗽除了有風、寒、暑、濕、燥、火之別,一般會同時辨別表症(分為表衛及表肺):表衛症如身體痠痛、頭痛、發熱惡寒、流汗,表肺症如噴嚏、鼻水、鼻塞、咽癢、咽痛、咳嗽、呼吸喘促。
內傷咳嗽
內傷咳嗽中醫則從營衛功能、氣血陰陽平衡來調整體質(常會跟患者說類似免疫力的概念(笑))。
營氣,起源於中焦,入心化赤為血,即由脾胃運化的水穀精微之氣而來,入心化生為血液;衛氣,根源於下焦(腎),起源於中焦(脾胃),開發於上焦(心肺);在營衛的調節中,肝(中醫臟腑名,這裡指的是自律神經功能,)主氣的疏發,幫助脾氣散精上歸於肺。
臨床上咳嗽在病史上須詢問:
(1) 咳嗽的時間:白天或下午或晚上;晚上易咳嗽,可能是肺寒或陰虛;每天到了下午逐漸加重,偏於氣虛;剛上班或下班時咳嗽,或上班時咳嗽、假日則緩解,陣咳(咳嗽一段時間之後停止,止後一段時間又作),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不同季節需考慮"時氣"導致的咳嗽。
(2) 有沒有那些加重因子:說話較多後,屬於心肺虛;進食後,須考慮胃、食道及食積的問題,或食物刺激咽喉;運動後,偏於心虛(氣、血、陰、陽);情緒激動後,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全身遇冷發作,屬於虛寒體質;喉嚨遇冷發作,屬於肺寒;全身遇風發作,屬於表衛不固;遇冷熱交替發作,屬於營衛不和;肌膚觸冷物發作,屬於衛表虛;躺下加重,可能與胃食道逆流、鼻涕倒流、肺水腫有關。
(3) 有沒有那些緩解因子:喝水,喝熱水,空腹,休息,環境改變,姿勢改變等。
(4) 伴隨症狀有哪些:胸悶痛,脅痛,尿失禁,呼吸困難,咳到想吐。
(5) 聽一聽患者的咳聲:聽咳聲還可分辨痰的重濁度與多寡,決定化痰藥的方向及劑量;咳聲是否有力,是否伴隨呼吸喘促,決定是否需補益或緊不緊、是否有逆氣感決定宣發、肅降肺氣的程度。
(6) 痰:局部發炎產生滲出物須考慮病菌感染或異物刺激(包括胃酸、辛辣食物、鼻涕倒流)。痰的來源很重要,可能來自於鼻腔、咽喉(發炎導致滲液)、胃、肺、系統性原因導致肺水腫等。痰應再細分痰濕水飲,臨床上辨痰的黏稠度來區分寒熱,熱爍津液為痰故黏,痰稀有沫則為寒;痰的顏色也很重要,是否為黃色、綠色、鐵鏽色、夾有血絲等。
(7) 咽喉:咽癢欲咳仍有外感風邪,咽癢欲清咽則不一定是外感。咽痛欲咳或咳到咽痛,咽乾,咽喉梗阻感,咽喉濾泡或息肉增生。
有些咳嗽真的不好治療,因為有時涉及到腸胃系統,連飲食上都需要作調整的,無論寒熱的咳嗽,均忌食生冷瓜果、燒烤油炸辣之品,如痰多應忌食甜品。
最後願大家都能遠離酷酷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