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節氣學中醫—小滿

小滿主要在國曆的5月20到22日之間,小滿的「滿」有雨水充沛滿盈的意思,這時候也開始慢慢進入梅雨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滿者,物至於此小得盈滿。」其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飽滿灌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

小滿較立夏,氣溫明顯升高,天氣將比立夏時更濕、更熱、更悶,尤其雨量會明顯增加,此時濕邪與熱邪相交,人們經常會感覺體內熱氣及濕氣悶住,散不出去,身體不清爽,頭昏沉重,四肢發懶無力,流汗較黏或體味變重,有些人會大便軟黏也有人可能消化不良蠕動變慢因而便秘;悶熱潮濕的天氣也是風疹、濕疹、足癬等皮膚病的高發期。

食物建議應該以 #清爽祛濕為主,可適度的吃一些 #苦性的蔬菜,通常屬性「甘涼」或「甘寒」,例如:苦瓜、苦菜、筍、蕪菁(大頭菜),或是當令的食材,像是苦瓜、綠豆、薏仁、瓜類、都非常適合,可以去除身體的一些濕氣,
避免辛辣、重口味的飲食去增加火氣。

這段節氣人體會濕氣也會比較重,像是 #健脾利濕的四神湯,茯苓、芡實、山藥、蓮子四味藥材,民間也常用薏苡仁取代芡實,就很適合;或是運用一些 #芳香化濕、醒脾開胃的藥材像是藿香、佩蘭去沖泡茶飲,也都能改善一些昏沉的狀況。

另外隨氣溫逐漸升高,人們往往喜愛用冷飲消暑降溫,但冷飲過量會導致腹痛、腹瀉等病症,生冷食物與瓜果類宜適量攝取。

#勞宮穴 幫忙瀉心火、清血熱

勞宮穴屬於手厥陰心包經的滎(火)穴,滎穴主身熱,心包經主治胸腔、心臟、胃、神志方面病症;刺激勞宮穴有助強化心包經,減少外邪對心臟的傷害,從而泄心火,讓思維恢復清晰,焦急、浮躁的情緒也得以重現平和。

另外勞宮穴位於手掌的胃腸反射區,體質偏熱、口乾舌燥、尿量少、常便秘的人,平日可用拇指以旋轉方式按壓,促進腸胃蠕動,解便秘。

#國軍臺中總醫院中清分院中醫科 關心您

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 Barre Syndrome)與美顏針

根據 #台灣周邊神經疾病關懷協會的資料(高雄榮總神經內科 沈秀祝醫師撰文)

「格林巴利症候群,簡稱GBS(Guillain-Barre Syndrome),屬於急性病症且相當危險。

GBS疾病惡化可能會非常快速,大部分個案約莫會在病發後兩個禮拜內達到病況最險惡的階段,約20%個案會有呼吸衰竭的情況並且需要呼吸輔助裝置,如果影響到自律神經系統則會導致心律失調及血壓不穩。因此面對GBS,更需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GBS早期的症狀如下:

個案會明顯感覺到雙側肢體末端快速地越來越虛弱或()感覺神經漸漸遲鈍,且伴隨:

ü反射神經減退,或反射消失 Hypo/areflexia

ü臉部或延髓麻痺 Facial or bulbar palsy

ü眼肌麻痺 Ophthalmoplegia and ataxia

治療方面,只要診斷確定,除了使用一般的支持性措施,目前公認的黃金療法,血漿置換(一種血液“清洗”過程)和靜脈註射高劑量免疫球蛋白 (IVIG) 常常有助於縮短 GBS 病程。血漿置換或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的方式治療。」

患者來的時候脈氣很沉整體很疲倦,四肢感覺無力,腳的部分較手好可以自己行走進來,手部的部分以掌心還有前臂上臂的麻痛為主,有服用神經痛的藥物,所以是使用補中益氣湯為主加上和營通絡的藥物為主。

顏面的部分算是患者比較在意的地方,使用韓式美顏針的眼輪匝肌、提上眼瞼肌作為治療,算是有不錯的效果,也很開心能幫到阿姨。

因為這個疾病我其實也很少遇到算是幾次跟著中國醫謝慶良顧問查房有遇到,看了一些文獻,大部分病患約在二至四週內病程進展到谷底,之後症狀可能會持續數週甚至數月,然後慢慢進入恢復期,根據統計,約有三分之二的病患會進展到無法行走的程度,而有四分之一的患者會因呼吸肌無力需仰賴呼吸器協助呼吸。即使經過適當的治療,仍有五分之一的患者在治療半年後,依舊無法恢復行走能力,而有些病患在發病數年後仍無法回到原本的社交功能及活動狀態。

《工商時間》
很多患者問我會不會自己針美顏針,會的! 以前剛開始上課的時候就是彼此互針,然後針護理師哈哈,慢慢的看到患者覺得效果不錯,自己偶爾也會在敷面膜前做保養唷!
母親節將至,別忘了寵愛媽媽也寵愛自己,來預約場逆齡美顏針吧!

#中醫美容 #美顏針灸 #顏面針灸 #美顏針 #韓式美顏針 #中醫美容 #天然美容

看節氣學中醫—立夏

今年的立夏主要在國曆5月6日,「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是告別春天、迎來夏日的轉折點,即夏季開始的第一個節氣,天氣將邁入炎熱,並且雷雨增多,農作物也將要進入旺盛生長的重要節氣。

《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夏三月,此為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勿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中有提到關於夏季的養生。
意思就在說明:

因晝長夜短需稍微遲睡早起外(夜臥早起)且要適當的接受陽光照射(無厭於日),但要避開日光直射、注意防暑,以順應陽氣的充盛,利於氣血的運行,振奮精神。

須節制情緒不可亂發脾氣。

如果覺得身體悶熱,可以向外走(使氣得泄),讓自己多出汗,「溼熱」、「暑氣」容易發泄。這樣才是順應夏天時節天地規律的養生之道。

🔖立夏首重 #養心
夏季屬火,火氣通於心,加上氣候炎熱,汗液外洩,易耗傷心氣,令人煩躁不安。「汗為心之液」、「汗出傷陽」,要避免過度發汗,在夏天若過度發汗,容易使人精神及體力下降更感疲勞,因此日常活動後須多補充水分,或是建議選擇可選擇太陽不大的早晨或是傍晚做運動。在運動項目上,也建議選擇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慢節奏的有氧運動,活動強度以不感到疲憊為宜,並在運動後適當飲用常溫水,補足流失的體液。

飲食上可以適度地增加一些 #酸味的食物,幫忙生津止渴,春夏交替,相對中醫理論中人體臟腑臟腑,此時肝氣漸弱,心氣漸強,可適當吃酸味食物,如番茄、檸檬、草莓、葡萄、山楂之類,酸性收斂,既可預防流汗過多而耗氣傷陰,且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

🔖「立夏吃一蛋,力氣長一萬」或是「立夏吃了蛋,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
意思是說,吃了雞蛋之後,夏天就不會乏力倦怠,心煩厭食,多汗眩暈。 古人還認為,雞蛋圓滑,象徵著生活的美好與圓滿,在「立夏」當天吃蛋能獲得平安健康。

今天不妨吃一顆蛋🥚吧🤣

#國軍臺中總醫院中清分院中醫科 關心您

金鏟子開張—恭喜懷孕

38歲的Y小姐,有一個4歲的小孩,是我在中國醫的患者,跟著我一起來到國軍中清分院,她是在去年中快底的時候來到我門診的,那時候她的月經來的很不規律,想要第二胎一陣子了,但去做完輸卵管攝影後月經竟然開始紊亂,因為年紀的關係,她很擔心是否卵泡開始衰退等等的狀況。

於是幫她測了一下hormone 跟AMH, AMH約2.多,hormone 的部分看起來也還算正常。

問了一下,她經常都睡眠很淺、然後頭經常性後頭會脹痛嚴重,所以先從這方面著手,養陰清熱、平肝潛陽,睡眠跟頭脹就趨於穩定,月經的週期也來得更穩定了,同時使用排卵試紙幫忙(因為患者無法配合量基礎體溫,會覺得壓力很大)。

調了四三個月月經都很規則後,排卵試紙強陽也顯示得很明確後,又轉診了生殖醫學科,再確認一次之前做的輸卵管攝影,影像的部分再其中一邊顯影劑排除的速度慢一點,有輕微狹窄的狀況,此外西醫檢查發現內膜偏薄跟排卵的狀況仍不穩定。

所以我們開始搭配排卵藥跟照卵泡,中醫持續做調整,過年前後患者有休息一下,最近又開始,剛好趁勝追擊❤️

其實備孕過程對於中醫來說有測量基礎體溫對於我們調整體質用藥很有幫助。

患者有測量排卵試紙但是為什麼排卵還是很不穩定呢?主要是因為排卵試紙是排卵試紙的原理是在測量尿中的黃體促素(luteinizing hormone,簡寫為LH)。在排卵前24~48小時會有一波黃體促素(LH)分泌的高峰,因此排卵試紙的用意是在偵測這個高峰的時間。LH升高是一個訊號,告訴卵泡該排卵囉~但卵泡是不是會照著訊號排卵,有時候還是不一定的,另外有時從血液的高峰值到尿液的偵測也可能會有一些延遲,而排卵試紙一般一天只會使用一次,所以錯過精準的時間也是有可能。

這個患者一開始有做過hormone的檢查,所以也可以排除掉一些可能會讓排卵試紙不準確不穩定的狀況像是:
一些LH很像的激素(比如HCG、TSH、FSH)也可能被試紙檢測到。一些會引起 TSH或FSH升高的情況(某些神經系統疾病和甲狀腺疾病,以及使用某些特殊的藥物),都可能造成尿裡出現高濃度的非LH。這時候排卵試紙強陽並不能說明即將排卵。
或是多囊卵巢症候群(PCOS)患者體內的促黃體生成素(LH)水準較高,LH/FSH比值大於2.5或者3,也可能測到強陽。

最準確的的確是超音波或抽血追查排卵反應❤️

這個金鏟子是我在中國醫的學弟妹送我的,金鏟子象徵「緊產子」,古代會將鏟子拿到註生娘娘廟過爐加持,因為註生娘娘是司掌懷孕生產、保護小孩的的神明,放到床底下,就能夠讓肚皮有好消息、順利產子。主要也是希望能延續之前在中國醫產子的好孕氣唷!

向屑屑說掰掰—中藥皮膚黴菌感染治療

Z先生是我來到國軍中清分院來到我門診的,來到國軍中清分院後可能搭上了疫情後即將要脫口罩的風潮,各式痘疹的患者也很多(傻笑,下次再來分享),皮膚疾病一下子增加了不少。

因為家裡有養寵物的關係,皮膚科診斷為黴菌感染,有過去幾個月有使用過類固醇、抗組織胺等等的藥物,現在則是只有擦外用的抗黴菌藥膏,但症狀仍持續。

皮膚外觀紅,觸摸微熱,脫屑剛開始就診的當下比較大片,癢感明顯,臉部油膩,頭髮也經常會有脫屑,容易口苦,排便偏濕軟,較黏,身體容易感到沉重感,疲倦,睡眠的部分長期有在外院的中醫診所調整目前睡眠可以,仔細詢問飲食其實不太吃烤炸辣的食物,唯獨偶爾喜歡喝一些冰冷的飲料,舌頭呈現胖大暗淡,苔膩微黃的狀況,脈把起來不是非常有力。

因此調整祛風、清熱、祛濕的比例,同時維持睡眠的穩定,除了皮膚的症狀開始比較穩定外,身體沉重疲倦的狀況也改善許多,皮膚也變得很細緻滑順喔!

但因為中間清明節雨季變嚴重,內濕與外濕夾和有反彈一周,加上季節開始轉往濕度更高、熱度增加的情況,還是持續請患者回診唷!

來到國軍中清分院陸續有一些治療上的好消息,再與大家分享唷!

看節氣學中醫—穀雨


穀雨主要在國曆的4月19—21日,是屬於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穀於水也。雨讀作去聲,如雨我公田之雨。蓋穀以此時播種,自上而下也。」此節氣時天氣溫和,雨水明顯增多,有利於農作物中穀類作物的生長,因此穀雨又有「雨生百穀」之意。

🔖民間在穀雨節氣有摘穀雨茶、走穀雨、祭海、吃春、賞花等習俗。

➡#穀雨茶
是穀雨時節採製的春茶,是穀雨這天採的鮮茶葉製成的茶葉,而且要上午採的。穀雨茶色澤翠綠,葉質柔軟,香氣宜人,據說穀雨這天的茶喝了會清火、辟邪、明目等功效。

➡#穀雨花
牡丹花又稱為「穀雨花」,穀雨的前後正是牡丹花開放的季節,牡丹花有著吉祥富貴、繁榮興旺的寓意。

🔖健脾利濕為重點
穀雨季節時的養生除了追循我們前面中清小學堂提及的 #春分、#清明的春季養生外,因為降雨的機率增加、濕度更加重,因此可更增加一些 #祛濕利水 的食物,多吃一些能健脾除濕的食物,例如薏仁、芡實、黑豆、冬瓜、山藥、百合、木耳等,都可用來入菜或熬粥,最養脾胃。

另外過完 #穀雨 後就會進入到夏季了,雨水增多、氣溫轉暖的環境下,反而會轉為 #濕邪 和 #熱邪 侵犯人體,且根據#濕熱 停留的位置不同,可能出現身體痠痛或是皮膚搔癢溼疹等問題,濕熱流於皮膚,發粉刺痤瘡、濕疹等皮膚病;濕熱流於肌肉,見肌肉痠痛乏力,或下肢腫脹疼痛,春夏相交,濕熱交和,容易渾身發熱、心浮氣燥;濕熱阻滯腸胃則可能出現脘腹痞悶、嘔惡、大便溏瀉或黏膩不暢等狀況。

這節氣中的飲食要避開生冷寒涼的食物與甜食,以免加重體內濕氣,損傷脾氣;並且減少久坐避免傷脾氣。若居住環境溼度較高時,記得可以打開除濕機減少外濕對身體造成影響。

➡#陰陵泉 幫助消除脾濕、健脾理氣
陰陵泉屬於足太陰脾經的穴位,可以緩解腹脹、水腫、腹瀉等症狀。
📍位置: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踝後下方凹陷處。
📍按摩方式:有拇指按壓力度適中有感覺到酸脹即可,每天按揉 10 分鐘。

#國軍臺中總醫院中清分院中醫科 關心您

看節氣學中醫—清明

清明主要在國曆的4月4日到6日

《曆書》記載:「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乙,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講述的是說清明位在春分之後,此時冬日已去,經過春雨洗滌後的空氣清新,一切得以明朗,故稱此時節為「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也可以看的出來清明節氣的前後春雨綿綿,尤其是上周末台中突如其來的陰雨,氣溫驟降應該就讓不少人很有感觸了。

清明時節溫差大、濕度高,使得人體容易感受到 #風邪#濕邪

🔖甚麼是中醫提到的 #風邪?

➡️風為陽邪,其性開泄,具有升發,向上向外的特性。故風邪常傷人上部(像是頭面、鼻系等等)和肌表,而見汗出、惡風、頭痛、面部浮腫等。

➡️風性善行數變,具有發病急,變化快,病位行走不定,症状變幻無常的特性。如遊走性關節疼痛;皮膚瘙癢,發無定處。

➡️風邪也常與其他病邪結合一同致病,如風寒、風熱、風濕、風燥等。

🔖甚麼是中醫提到的 #濕邪?

➡️濕性重濁。一身困重,頭重如裹,四肢肌肉酸困沉重、關節重痛等。

➡️濕性粘滯,病勢纏綿,濕邪不易速去,病程較長。

➡️濕為陰邪,易傷陽氣阻滯氣機。

➡️濕性趨下,像是帶下、腳氣、水腫等濕邪為病,亦多見於下部或盛於下部。

#風邪和#濕邪入侵經常可能出現過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濕疹、汗皰疹、四肢關節痠重痛、精神疲倦昏沉、頭暈腦脹等症狀。

「清明芋,穀雨薑」當令食材生薑就很適合,生薑有發散風寒、溫肺暖胃的功效,炒菜煮湯時加一點薑有助於提高免疫力,預防感冒。如果不小心淋了雨有點畏寒,關節痠痛的感覺可以喝點薑茶、泡熱水來幫忙緩解症狀。平常也可以用紫蘇葉泡茶,可以預防外感風、濕邪。

🔖同廠加映! 清明節又稱「#潤餅節

清明時節會吃潤餅,主要是由古代的「寒食節」演變而來,因為寒食節不能生火,所以人們會用餅包覆事先準備好的食材食用,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潤餅。

但其實潤餅是熱量相當高的食物,2張潤餅皮的熱量相當於1/3碗白飯,加上內餡含糖量也高,三高及糖尿病族群可能要注意不要吃多囉!

幾個小方法來減少熱量:

➡️餅皮可改為全麥餅皮。

➡️肉改為水煮雞胸肉,瘦豬肉絲、豆干取代油麵、五花肉、炸蛋酥、香腸等。

➡️花生粉及糖粉建議加一匙就好,或是把花生換成綜合堅果。

➡️增加高麗菜、胡蘿蔔絲、韭菜、香菇絲、苜蓿芽、豆芽菜等高纖蔬菜的比例。

➡️配菜以清燙或蒸煮為主,伴些麻油、香油或橄欖油就好。

#國軍臺中總醫院中清分院中醫科 關心您

看節氣學中醫—春分

春分主要在國曆的3月20到22日

🔖春屬肝木,萬物陽氣萌發

春分時節,屬於四大節氣之一,這個時候太陽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等長,於是有「春分秋分,日夜均分」的說法,在中醫當中與「陰陽平衡」為首要。;過了春分北半球逐漸晝長夜短、日照增加,春夏的陽氣開始升發。

春天在中醫五行屬於木與肝,與肝相應,養生保健要順應春天「陽氣生發,萬物始生」的特點,也就是春天的「萌發」特性,借著人體的陽氣上升,新陳代谢的旺盛,讓春陽蘊藏的氣機得以宣達運行,可以多到#戶外踏青活動振奮精神。

也因春季向上向外發散的性質,應減少過食烤炸、甜食、酒、薑母鴨、燒酒雞等辛辣滋補的食物,或熬夜、發怒等容易造成上火的情況,而出現高血壓、生理期失調、皮膚炎症、痤瘡大爆發等疾病。建議早睡早起,規律作息,可以選擇多吃綠色養肝的食物,包括綠豆芽、花椰菜、枝豆、高麗菜、菠菜等食物。

「春天後母面」、「倒春寒」,指的是天氣在春天不穩定,早晚溫差大,因此使得許多人容易受寒著涼,「春捂秋凍,不生雜病」,春天不要急於脫掉厚重冬衣,此時採取#洋蔥式穿搭,視天氣狀況適當的增減衣物,就可以減少感冒著涼的情況。

春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一年當中花開最美的時候,花茶類疏肝解鬱非常適合在春季飲用,像是玫瑰枸杞茶;身體濕氣困重的人可以在花茶裡面適當添加陳皮健脾化濕。

玫瑰枸杞茶:玫瑰花12公克、枸杞9公克、薄荷6公克 。可以幫助疏肝解鬱,治療頭脹、頭痛、情緒不定及經期紊亂等。薄荷先以藥袋包裝,將玫瑰花、枸杞放入保溫杯或保溫瓶中,加入500c.c.熱水,再放入薄荷藥袋即可。

🔖春天老是疲倦睡不飽?「#春困」來襲

另外節氣往清明穀雨的漫漫進展後,天氣忽冷忽熱,大氣濕度增加,容易使人感到沉重、痠痛、疲倦、乏力、嗜睡,這類人平常屬於濕性體質,又感受外在濕邪影響,導致「春困」發生,如果平常沒有運動習慣,身體更容易覺得不舒服。此時可以增加有氧運動,微微流汗以去除濕氣,另外就是避免低溫生冷的食物,減少腸胃道負擔。

如果覺得疲倦會使用像是黨參、黃耆,有些患者越睡越累濕氣需要去除,四神湯含有蓮子、芡實、山藥、薏米對於健脾祛溼效果不錯。

🔖同廠加映! #春分也是#長高的好季節

長高在中醫當中有兩個季節備受重視

👉春天 :是陽氣剛開始產生、充滿生命力的季節,在這個節氣中非常適宜生長發育的,可以在春天的時候調理三個月

👉秋天:白露轉骨,入秋天時慢慢轉涼,陽氣收藏,讓身體儲存能量,也是可以調理三個月。

‼️但並不是長高就吃轉骨方唷!

轉骨方因為富含補腎藥,加速骨頭礦物質的填充,因此用在 Tanner stage4,大約是女生初經來潮後,男生長痘痘、長痘痘、變聲沙啞、長陰毛、腋毛的時期,過早吃提早閉合骨骺,反而抑制生長。

門診上會觀察小朋友長高的速度、父母的身高、運動、營養、睡眠、情緒、紓壓等進行多方保健,也會合併中藥、針灸、與雷射針灸做調理。

#國軍臺中總醫院中清分院中醫科 關心您

美顏針成就更美的妳自己

認識文真姐是因為在前面中國醫的單位,上 文真來開講 廣播節目,托文真姐的福,在中國醫的時期,錄了《中醫美顏針與時光逆行》、《中醫調懷孕到底在幫忙什麼?》、《中醫減重輕鬆健康無負擔》三集備份,還有幾次現場的節目(現場很緊張舌頭會打結😂

文真姐下節目跟我聊天,她過去曾經有罹患顏面神經麻痺,是針灸好一段時間改善的,於是就開啟了我們兩個的美顏針療程,一段美顏之旅🌸

因為過去顏麻的關係,兩側眼睛的部分不太對稱,眼尾有下垂的部分,臉部的部分因為正值古稀之年,彈性跟膨度都稍微沒有這麼好(但是以7x年齡已經保養的非常非常非常的好了!)

文真姐自己平常也注重保養, 瑜珈運動都很認真,針完後也都非常的勤敷面膜,但最讓我覺得佩服的地方是她有一顆年輕,勇於嘗試的心❤️,另外跟她聊天的過程,也學習到很多關於自己人生的安排跟規劃。(是非常非常可愛的長輩)

那時候上文真姐的節目分享了一個新手孕媽咪,因為懷孕體質變化痘瘡嚴重的情況,除了利用中藥內服,外用使用美顏針幫助氣血循環、加強代謝、疏通經絡,加強新陳代謝,使黑斑暗沈痘疤淡去,對滿臉的痘痘改善很多。

最近也有相當多的患者,因為針藥內服外用的關係,減緩了很多痘疹、痘疤,氣色面色都有改善。

而文真姐則是自從美顏針療程後,睡眠變得比較放鬆好睡了。

主要是針顳肌的部分幫助調節肝膽經絡的氣機,也適時的緩解了壓力、頭痛的情況,此外顳肌對於我們面部的拉提也有不錯的效果。

「女為悅己者容」,但這個悅己者可以是自己,可以是外在的做做美麗的美甲按摩、需要流點汗的瑜珈(還有美顏針療程👋😂)抑或是內在的為自己安排的乳房婦科健檢,或是一本書、ㄧ部電影的時間。

珍愛自己、安頓自己,讓我們由內而外的,喜歡自己的樣子,一點一滴的邁向喜歡的生活。

咳呀咳呀咳嗽咳不停—談談中醫看慢性咳嗽

最近門診來了非常多咳嗽的患者,俗話說:「總舖驚呷午,醫生怕治咳,做土水驚抓漏」,咳嗽的原因非常多種,有些又相當難纏。

為什麼會咳嗽

咳嗽其實是一個防禦機轉,用來排除外來的異物跟佇留於呼吸道的痰。

咳嗽可以為自發性(自願咳嗽)與反射性。

機轉涵蓋複雜的反射弓,又可細分為傳入、中樞、傳出三個路徑。

傳入路徑負責接受到刺激後將訊息傳至中樞。

常見的刺激物質可分為

  1. 機械性(含異物、灰塵與小粒子、黏液、震動)
  2. 感染發炎性(組織胺、發炎性細胞激素、前列腺素、神經激肽)
  3. 與化學性(刺激痛覺神經的辣椒素、高張與低張液體、熱能、酸性物質)。

刺激會啟動位於咽部, 氣管, 氣管隆突, 與支氣管的接收器, 將訊號透過第十對腦神經(迷走神經), 經中樞路徑傳遞至大腦的延髓

中樞路徑包含延髓灰質的孤束核、腦幹的呼吸網(咳嗽中心)、皮質下和皮質。

經中樞處理後的訊號再經由傳出路徑傳至喉部、呼吸肌、骨盆腔肌群,讓我們做出咳嗽的動作。

咳嗽反射傳出的神經會有下列反應:

  1. 橫膈和肋間肌收縮,相對於肺是負壓
  2. 空氣進入肺部形成一個壓力
  3. 聲門關閉
  4. 腹肌收縮引起橫膈放鬆
  5. 接下來聲帶放鬆,聲門打開,氣體咳出
  6. 此過程可將呼吸道內的刺激物咳出

咳嗽在現代醫學可分為:急性(少於3週)、亞急性(持續3至8週)、慢性(持續超過八週)。

  急性咳嗽可由於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見原因),急性細菌性鼻竇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加劇,過敏性鼻炎及環境暴露。較嚴重的原因如肺炎,肺栓塞,心臟衰竭。

  亞急性咳嗽最常由於細菌性鼻竇炎或哮喘,也可以發生在感染後(如上呼吸道感染不伴有肺炎)。亞急性咳嗽通常可不經治療而緩解。

  慢性咳嗽的原因很多,在成年人,鼻涕倒流綜合徵、哮喘、與胃食道逆流是最常見的三個原因,此外,還須考慮惡性腫瘤,這些原因常可互相伴隨。

中醫如何看咳嗽

中醫將咳嗽分為外感、內傷二證,外感有風、寒、暑、濕、燥、火之別,內傷則有五臟六腑的分別;而在慢性咳嗽上中醫會先將西醫最常見的原因做鑑別診斷,再依體質進一步辨證論治。

外感咳嗽

外感咳嗽除了有風、寒、暑、濕、燥、火之別,一般會同時辨別表症(分為表衛及表肺):表衛症如身體痠痛、頭痛、發熱惡寒、流汗,表肺症如噴嚏、鼻水、鼻塞、咽癢、咽痛、咳嗽、呼吸喘促。

內傷咳嗽

內傷咳嗽中醫則從營衛功能、氣血陰陽平衡來調整體質(常會跟患者說類似免疫力的概念(笑))。

營氣,起源於中焦,入心化赤為血,即由脾胃運化的水穀精微之氣而來,入心化生為血液;衛氣,根源於下焦(腎),起源於中焦(脾胃),開發於上焦(心肺);在營衛的調節中,肝(中醫臟腑名,這裡指的是自律神經功能,)主氣的疏發,幫助脾氣散精上歸於肺。

臨床上咳嗽在病史上須詢問:

(1)  咳嗽的時間:白天或下午或晚上;晚上易咳嗽,可能是肺寒或陰虛;每天到了下午逐漸加重,偏於氣虛;剛上班或下班時咳嗽,或上班時咳嗽、假日則緩解,陣咳(咳嗽一段時間之後停止,止後一段時間又作),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不同季節需考慮"時氣"導致的咳嗽。

(2)   有沒有那些加重因子:說話較多後,屬於心肺虛;進食後,須考慮胃、食道及食積的問題,或食物刺激咽喉;運動後,偏於心虛(氣、血、陰、陽);情緒激動後,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全身遇冷發作,屬於虛寒體質;喉嚨遇冷發作,屬於肺寒;全身遇風發作,屬於表衛不固;遇冷熱交替發作,屬於營衛不和;肌膚觸冷物發作,屬於衛表虛;躺下加重,可能與胃食道逆流、鼻涕倒流、肺水腫有關。

(3)   有沒有那些緩解因子:喝水,喝熱水,空腹,休息,環境改變,姿勢改變等。

(4)   伴隨症狀有哪些:胸悶痛,脅痛,尿失禁,呼吸困難,咳到想吐。

(5)   聽一聽患者的咳聲:聽咳聲還可分辨痰的重濁度與多寡,決定化痰藥的方向及劑量;咳聲是否有力,是否伴隨呼吸喘促,決定是否需補益或緊不緊、是否有逆氣感決定宣發、肅降肺氣的程度。

(6)   痰:局部發炎產生滲出物須考慮病菌感染或異物刺激(包括胃酸、辛辣食物、鼻涕倒流)。痰的來源很重要,可能來自於鼻腔、咽喉(發炎導致滲液)、胃、肺、系統性原因導致肺水腫等。痰應再細分痰濕水飲,臨床上辨痰的黏稠度來區分寒熱,熱爍津液為痰故黏,痰稀有沫則為寒;痰的顏色也很重要,是否為黃色、綠色、鐵鏽色、夾有血絲等。

(7)   咽喉:咽癢欲咳仍有外感風邪,咽癢欲清咽則不一定是外感。咽痛欲咳或咳到咽痛,咽乾,咽喉梗阻感,咽喉濾泡或息肉增生。

有些咳嗽真的不好治療,因為有時涉及到腸胃系統,連飲食上都需要作調整的,無論寒熱的咳嗽,均忌食生冷瓜果、燒烤油炸辣之品,如痰多應忌食甜品。

最後願大家都能遠離酷酷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