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一下,有甚麼關係」~女人不可忽視的骨質疏鬆

骨鬆 謝宜庭中醫師
謝宜庭中醫師 繪圖

簡介一下「臺中市圓緣關懷協會」

是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乳癌病友團體,為乳癌病友圓生命的緣,每一次的線上直播都會由劉主任跟友科的醫師說明一些在乳癌治療上會出現的狀況跟解答,都很好看喔!

骨鬆好發的族群

  • 50歲以上長輩
  • 女性,女性患病機率大於男性
  • 人種因素,亞洲人與高加索人較易患病
  • 骨質疏鬆症家族病史
  • 疾病因素,如類風濕性關節炎
  • 吸菸、酗酒
  • 飲食不正常,如鈣質、蛋白質、維生素D攝取不足
  • 缺乏運動

停經後婦女因為血中雌激素濃度的持續下降,因而導致了骨質流失。

而乳癌族群因為許多會導致骨質疏鬆發生的狀況比一般婦女來的早且來的嚴重,這些因素包括:

  • 化學治療造成的停經提早。
  • 停經前乳癌婦女為了乳癌治療所做的卵巢切除。
  • 停經前乳癌婦女使用GnRH相似物抑制卵巢功能。
  • 停經後乳癌婦女使用芳香環酶抑制劑(復乳納、安美達及諾曼癌素等)。

這些因素均導致乳癌病友血中的雌激素比一般婦女提早開始下降或下降的最低,進而導致骨質流失而造成骨質疏鬆,故使乳癌病友發生骨折的機會比一般婦女約增加了31%。

芳香環酶抑制劑本身又常造成骨頭肌肉關節的僵硬跟疼痛。

乳癌的治療因為有其持續性的必要,治療上又可能會遭遇到骨鬆的議題,怎麼樣預防跟保養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骨鬆的定義

骨鬆為骨骼強度 (bone strength),包括骨密度(bone density) 與骨骼品質(bone quality);骨質疏鬆症,為骨骼強度減弱,導致骨折風險增加;骨質疏鬆症一旦引發骨折,將影響生活品質,可能導致失能或死亡率增加;發生一次骨質疏鬆骨折後,約五成病人將會再發生第二次骨折,每次骨折後,再發生新骨折的風險呈指數型遽增,對醫療成本的支出就會增加。

年紀大因為腸胃道吸收鈣的效率變低、骨質代謝骨質流失的速度會大於新生,造成骨質越來越疏鬆。

骨鬆併發症好發的區域

在臨床上,病人主要是以

  • 背部及腰部持續性的鈍痛、容易閃腰、手腕、大腿根部、背骨等處的骨折。
  • 腰或背部彎曲、身高變矮。
  • 髖部骨折:常發生在跌倒的狀況,會有長期疼痛、行動不便等症狀,甚至需依賴他人照護。此外,髖骨骨折也可能致死,骨折第一年內有20-24%的患者會死亡,往後五年亦有死亡風險。
  • 脊椎壓迫性骨折:像骨頭被壓扁,一開始症狀不明顯,腰背痛、駝背、身高變矮、行動困難是常見的症狀,嚴重時需長期臥床,肺部功能也可能受損。
  • 近端肱骨骨折:通常是快跌倒時,反射性伸出手撐住地板,加上本身骨質密度低,進而斷裂。

骨鬆檢查

是以雙能量 X 光吸收儀(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 測腰椎或髖骨等中軸骨的骨密度為黃金準則,成人骨密度檢查 T 值 (T-score) ≦ -2.5 SD 即可診斷為骨質疏鬆症

  • T 值≧ -1.0 為正常;
  • -2.5<T 值≦ -1.0,為骨質缺乏 (osteopenia) 或低骨量 (low bone mass)、低骨密 (low bone density);
  • T 值≦ -2.5 診斷為骨質疏鬆症;
  • 若 T 值≦ -2.5合併骨折,診斷為嚴重骨質疏鬆症 (severe osteoporosis)

也不是骨密越高越好,骨頭太硬也會缺乏彈性。

檢查的時間點:

  • 年紀大>50
  • 有發生低能量的骨折
  • 停經後的婦女少了女性荷爾蒙的保護骨密流失會變快
  • 而骨頭的代謝不會很快大部分會建議1-2年在檢測一次

骨鬆藥物依作用機轉可分三大類:抑制破骨細胞(抗骨流失)、刺激造骨細胞

(促進骨生成)、以上雙重機轉兼具。

抑破骨細胞藥物,包括: 雙磷酸鹽、雌激素、選擇性雌激素受器調節劑 (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 SERM)、RANKL(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B ligand) 單株抗體

骨鬆藥物用雙磷酸鹽常見的副作用是顎骨發炎,用藥前會先去看牙醫檢查看看;另外乳癌患者癌症骨轉移患者使用靜脈注射型雙磷酸鹽類藥物使用前也會先去牙醫檢查看看。

骨折的風險評估可以使用FRAX骨折風險評估工具,用於評估10年內骨折風險的可能性。

平時的預防跟保健

1.亞洲區女性普遍鈣質不足,牛奶1CC就有1g的鈣質

2. Vitamin D 類似鈣的搬運工,可以幫助鈣的吸收,較難從食物中吸收

3.一般來說最低量鈣每日1000mg Vitamin D 800IU;

4. 根據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2003年的建議,每位乳癌婦女都應該做到生活及飲食上的調整及改善,如多運動、戒菸、少飲酒、攝取足夠的鈣(一般建議每日1200~1500毫克)及維生素D(一般建議每日400~800單位)等,再根據骨質密度的檢測結果做進一步的處理。

5. 要提升骨密度,最主要的關鍵就是雙腳的負重力運動的選擇很重要,像是慢跑、走路、爬樓梯或啞鈴操等運動可以提升骨密度。

6. 鮮奶、豆類食品、深綠色蔬菜和芝麻等,其中綠葉蔬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K,具有固定骨鈣的作用;維生素D則是幫助鈣磷吸收,舞菇、秋刀魚、鰻魚、鮭魚等

保「密」防「跌」的四步驟

  • 均衡飲食,多攝取骨骼健康所需的鈣質、維生素D3及蛋白質等,比如乳品類、豆製品、黑芝麻及深綠色蔬菜等,並且保持適當體重,不吸菸及節制飲酒等健康生活形態。蛋白質也能讓肌肉的狀態變好。
  • 適度曬太陽,負重運動,建議可於清晨或黃昏時曬太陽,促進鈣質吸收,並從事荷重運動,比如慢跑、健走等,增強骨質密度,強健肌肉和身體平衡,提高跌倒時的自我防衛能力。
  • 居家環境安全與改善,注意居家環境安全,除了增加照明設備外,地板應保持乾燥,避免堆積雜物以免跌倒。
  • 檢視用藥安全,請醫生協助評估用藥安全,以降低不當使用藥物而造成跌倒的風險。

坊間鴕鳥精、鱘龍魚骨髓適合嗎?

中國人傳統食補的概念,但還是要回過頭要看鈣、維他命D的含量是否有達到每日的標準,也要小心添加物是否適合吃。

中醫如何看骨鬆呢?

在典籍當中中醫典籍雖未使用骨質疏鬆症此一用語,但「骨痿」、「骨痺」、「骨枯」、「骨縮」等臨床表徵與骨質疏鬆症相類似,按中醫學理論,骨痿的主要原因是腎虛。腎主骨,腎藏精,精生髓,髓居骨中,骨賴髓以充養。跟長期過度勞動、氣血津液的不足或年老腎氣虧損有關。

治療上常以採用補腎為主,可由腎陰、腎陽、甚至腎精入手處理,甚至腰痠背痛,局部按壓則疼痛加劇。舌色紫暗或帶有瘀斑,脈澀則屬血瘀證型,可以增加活血通絡的藥物做治療。

外但由於脾為後天之本,所謂後天脾之運化可以幫助先天之腎精、腎氣之作用,加上中醫理論當中脾主肌肉,因此調補脾腎便是臨床常用之治療原則與方法。

在骨鬆的國際期刊當中有非常多與中藥治療相關的期刊,以台灣為例,使用健保資療庫看比較有無使用中藥,發現使用中藥的族群能夠能夠降低骨折的發生率,此外在發生骨折後的前六個月住院醫療費用較低。甚至還有研究表明,研究表明,使用中藥的時間越長,骨折率越低。服用中藥 30 至 180 天之間的患者比服用中藥少於 30 天的患者風險更低1,2,3

常見的處方有獨活寄生湯、芍藥甘草湯等;也有需要單位藥物被發現對於骨鬆有許多幫助,像是骨碎補可修補因跌倒、骨折、挫傷和扭傷引起的軟組織、肌腱和骨骼、杜仲延緩骨關節炎模型中的軟骨退變並減少炎性細胞因子等等。

另外龜鹿二仙膠有一些實證醫學的證據已指出龜鹿二仙膠可改善骨質疏鬆症,但因為龜鹿二仙膠屬於動物類藥物,考慮可能有雌激素作用,乳癌患者需要跟醫生討論再看情況使用4,5。(有機會再跟大家討論龜鹿二仙膠! 也是長輩們或是更年期的婦女常常會詢問的部分)

中醫妙食譜

1. 杜仲茶:杜仲、續斷、桑寄生、枸杞煮水滾爛

2. 黑芝麻枸杞粥:糙米1杯,熟黑芝麻半杯,枸杞半杯,水5杯,加入5倍水,密封、煮粥即可。(補鈣食物-芝麻:975毫克,每日所需98%)

參考資料 :

  1. Prescription patterns of Chinese herbal products for patients with fractures in Taiwan: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study
    J Ethnopharmacol. 2015 Sep 15;173:11-9. doi:10.1016/j.jep.2015.07.014. Epub 2015 Jul 14.
  2. Association of use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and the risk of fracture in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Osteoporos Int. 2019 Apr;30(4):807-815. doi: 10.1007/s00198-018-4789-x. Epub 2019 Feb 5.
  3. Decreased fracture incidence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BMC Complement Altern Med. 2019 Feb 4;19(1):42. doi: 10.1186/s12906-019-2446-3.
  4. 探討骨質疏鬆症的中醫學療效研究 DOI:10.6528/CAMS.202012_8(1).0005
  5. 骨質疏鬆症中西醫治療進展 DOI : 10.6516/TJTCM.201803_21(1).0004

產後大便難,中醫好妙方

中醫古書當中有提到:「謂新產婦人有三病,一者病痙、二者病鬱冒、三者大便難。」

產後排便困難一直是坐月子媽媽常見的症狀之一,就連謝醫師自己在第二胎也有遇到呢! 根據幾個研究產婦便秘的情況大約占25-30%!

為什麼會產後便秘呢?

謝宜庭中醫師 繪圖

一般來說跟生產的術式是有關係的,自然產的產婦排便會比較快,產後約一兩天後就會排便了;剖腹產由於手術前禁食,要等到排氣才能吃東西,因此產後約3~5天才會恢復排便。

經歷生產過程後,自然產媽媽會陰部的撕裂傷,還是會腫脹跟疼痛,會讓媽媽們不敢用力,剖腹產媽媽則是腹部剖腹產的傷口疼痛也會影響腹部出力的狀況;甚至有些媽媽還合併痔瘡更不敢用力「嗯嗯」。

有些媽媽還沒懷孕就屬於會便祕的體質、或是懷孕過程開始出現便秘的症狀,就一直延續到產後。

懷孕後因為體內女性荷爾蒙改變,造成腸胃平滑肌鬆弛,使腸胃蠕動因而變慢,隨著胎兒長大,子宮也越來越大,很容易壓迫到大腸,導致腸道中食物跟消化的殘渣通過速度變慢,另外懷孕後骨盆腔充血,食物在腸道中停留時間拉長,水份被吸收使大便變硬。越到懷孕後期這些症狀可能會更明顯,這些狀況也可能延續到產後。

懷孕過程中腹部過度膨脹,使腹部肌肉和盆底組織鬆弛,也會影響排便力量的減弱。

月子餐點的飲食結構也會影響媽媽產後便秘的情況,像是水分攝取不夠、飲食多肉類、纖維攝取不足等等。

另外經歷的懷孕與生產過程後媽媽疲累導致臥床或是休息的時間增加,運動的減少也會使排便增加困難。

便秘的持續加上盆腔和肛門周圍血液循環受阻就有可能產生痔瘡又加深排便的恐懼導致惡性循環。

中醫怎麼看產後便秘呢?

大部分產後疾病,中醫常歸類與產後失血津液的損傷有關,使腸道的濡潤度變差,或是因生產耗傷氣血,氣虛使腸道推動蠕動的力量下降。

產後便秘在治療上會使用養陰、養血、補氣在酌加一些潤腸的藥物做處理像是肉從蓉、火麻仁、柏子仁、郁李仁等質地滋潤、富含油脂的藥物。

有些像是麻子仁丸、增液湯都是常見的用來治療的處方。

食療的部分可以選擇像是:

  1. 蜂蜜水:清晨空腹時服用溫蜂蜜水一大杯
  2. 木耳露:木耳枸杞熬湯服用
    都具有滋陰潤燥的效果
  3. 何首烏或是黑芝麻入粥

穴位按摩

  1. 腹部順腸按摩:沿著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的走向
  2. 腹部穴位按摩:中脘、天樞、關元、氣海等
謝宜庭中醫師 繪圖

另外有些媽媽還沒懷孕前就屬於容易便秘或是上火體質的婦女,會在調整月子餐點,去除掉一些容易增加火氣的食材。

生活上怎麼預防跟緩解呢?

  1. 因為產後媽媽也需要哺乳因此水分的補充是很重要的! 一早起床可以服用溫水等待胃結腸反射。
  2. 產後能夠盡早下床走路活動對後續復原都很重要。
  3. 產後忌食辛辣、炸烤、刺激的食物,,多吃含粗纖維的食物和蔬菜水果。
  4. 可以養成定時去排便的習慣,有便意不要忍。
  5. 可以長用腹部按摩幫助腹部肌肉促進排便。
  6. 可以勤做提肛運動幫助骨盆底肌群緩解便秘。

祝大家都能順暢開心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