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的中醫養生—認識春天的影響(2)

「 醫生,最近我常常會覺得心情好煩好煩好煩,看甚麼事都不順眼 」

原本更年期調整穩定的病人這樣說,

這種情緒讓你懷疑是不是人生依舊在水逆(笑)

其實你只是中了春天的毒,春天在不知不覺中對妳的影響~
圖一 春季對人體的影響

YI-TING繪圖整理 

春天對人體有哪些影響呢?

  • 怎麼睡都睡不飽的春困(春天疲勞症候群):在天氣變暖的春天,體內新陳代謝也變得活躍,身體不能適應而季節快速變化,而產生的暫時性的症狀,天氣寒冷時,人體受到低温的影響,皮膚汗腺會收缩,減少體内熱量的散失,以保持體温恒定。進入春季後,氣温慢慢升高,毛孔擴張而增加皮膚局部的供血量,相對供给大腦的氧量就會減少,進而影響到大腦的工作。
  • 微生物孳生:也因為天氣由冷轉暖,當天氣開始轉溫時,許多致病的細菌、病毒、微生物等便隨之生長繁殖,繼而出現流行性感冒、肺炎、結膜炎等傳染病的發生及流行。
  • 心腦血管疾病的發作:
    • 春天氣溫變化劇烈,氣溫升高,體表水分蒸發快,體內的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液流動速度減慢
    • 加上氣溫不穩定,易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可使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血管強烈收縮,血流阻力增大,血壓急劇上升,心律加快,心肌耗氧增多,使心肌缺血,誘發心絞痛;重者引發心腦血管疾病的意外發生。
  • 感冒:風為春季的主氣,在《黃帝內經》中云:「風者,百病之長也」,意謂風邪在眾多疾病的外感因素中,風邪是主要的致病原因,春季氣溫變化大時,衣服在穿脫之際,容易感冒,要注意避風與保暖。
  • 過敏相關疾病:春暖花開,許多微生物也都隨之生長繁衍,花粉、黴菌、塵蟎……令過敏患者苦不堪言。
  • 春季好抑鬱:
    • 春天的天氣不穩定使情緒變化大。像是春天若陰雨綿綿,日照變短,會改變人腦的松果體運作,讓退黑激素的分泌產生波動,進一步使人體內的血清素降低,引發憂鬱或焦慮問題。
    • 溫度變化的劇烈,也會腦中的下視丘產生極大的刺激,同樣也會讓人出現情緒障礙。
    • 另外春困導致學習或是工作的狀態下降,以及過敏感冒等症狀的發生,也會讓人的情緒在一個不舒服的情況下。

可見在默默之中,春天影響我們很多呢!下一篇文章我們將會談談中醫在春季的養生,還有如何保養與預防疾病!

(其他文章可參考:春季的中醫養生—春天的節氣(1))

(108/04/27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健康講座 春季的中醫養生)

Reference:

  1.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理論辨析兼探中醫適時養生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 2008年第14卷第6期
  2. 二十四節氣與農漁民生活(內政部與中華民國農訓協會編印)
  3. 「臺灣生活圖曆」(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遠足文化共同出版)
  4. 田園之春叢書-臺灣二十四節氣
  5. 泛論春季養生-傳統醫學雜誌

春季的中醫養生—春天的節氣(1)

春—這個字,古時寫做:萅,

也就是林,林野;

加上日,太陽光照射;

屯,像一粒種子上下冒芽,生根。
表示經過了嚴冬,陽光照射,大地回暖,草木的種子生根發芽。


春,推也-東漢·許慎《說文》
也即有春陽撫照,萬物滋榮之意,故又可延伸至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等意。

(可參考:秋燥的中醫養生—秋天的節氣(1)

在北半球自夏至起白晝漸短而夜晚漸長、陽氣漸消而陰氣漸長,相應萬物進入收、藏階段的規律;自冬至開始白晝漸長,而夜晚漸短、陽氣漸長而陰氣漸消,相應萬物進入生、長階段

春天的節氣

春天的節氣一共有六個,分別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農民曆中把一年分成二十四個節氣,這二十四個節氣分別散佈在一年中的十二個月份及春秋冬四個季節中,是代表農業社會,起居作息的指南與生活寶典,與農作物的耕種、生長、收割、貯藏有密切相關。

  • 立春(國曆2月3—5日):立是開始的意思、春是蠢動表示萬物開始有生氣。農民常根據立春天氣、預期一年之收成因此有:
    • 「立春落雨透清明」,意思是立春日若下雨,直到清明前的天氣都會是多雨的。
    • 「立春天氣晴,百物好收成」則象徵立春若遇晴朗天氣,便是這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收的好預兆。
  • 雨水(國曆2月18—20日):雨水的原意,是指立春之後東風解凍、雪水
  • 溶化、此時農民開始耕種之時。而在台灣,天氣開始回暖後,北部地區則因受東北季風影響,降雨機會較多,也就形成了「春雨綿綿」的景色。
  • 驚蟄(國曆3月5—6日):天地陰陽接觸頻繁、大地激盪、產生閃電、雷聲隆隆、春雷驚動了蟄伏的昆蟲類,紛紛從土中石縫中鑽了出來,「驚蟄鳥仔曝翅」,表示這個節氣來臨後不但土中蟄蟲出動,連鳥兒也飛出老巢,停在樹枝上晒太陽。
  • 春分(國曆3月20—22日):「春分,日暝對分」,春季過了一半、陽光直射赤道上方、地球上南北半球受光相等、因而畫夜平分。春分時節氣候變化大,氣溫不穩定,因此人或作物極易於此時生病或感染病蟲害。
  • 清明(國曆4月4—6日):春暖花開,景色「清明」。此時草木茂盛水稻進入發芽分化期。這時候氣候不穩定、作物生長易受影響、甚至寒流常會讓人疏於防範。
  • 穀雨(國曆4月19—21日):「清明田、穀雨豆」是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此時農家已春耕完畢、水稻長成幼穗、田裏需要更多的水來滋潤。這時候氣候已漸轉暖和,東北季風已逐漸轉變為偏南風夾帶著豐沛的雨水而來。

下段我們再來討論春天對人體會造成怎麼樣的情況,又如何調整與養生唷!

(108/04/27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健康講座 春季的中醫養生)

Reference:

  1.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理論辨析兼探中醫適時養生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 2008年第14卷第6期
  2. 二十四節氣與農漁民生活(內政部與中華民國農訓協會編印)
  3. 「臺灣生活圖曆」(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遠足文化共同出版)
  4. 田園之春叢書-臺灣二十四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