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緩解產後掉髮有撇步,產後媽咪的千千煩惱絲

產後落髮 中醫觀點
謝宜庭中醫師 繪圖

隨著寶寶滿四個月收涎,新手媽媽小文正覺一切好像都開始步上軌道,卻發現頭髮好像越來越少?好像輕輕一撥就可以掉個好幾根,寶寶一抓到就不小心扯下一把,洗完澡也總要花一段時間去清理排水孔堆積的頭髮,隨著哺乳、還有沒有辦法睡飽的日子,愛美又心急的小文很擔心自己頭髮是否越來越少……

對很多媽媽們是不是很有即視感?

當媽媽們好不容易經過千萬辛苦生下來孩子,要面對產後情緒身材的變化、照顧孩子的手忙腳亂、哺乳帶來的各種煩惱(有乳汁沒乳汁都煩惱),還要出現心愛的頭髮掉不停的危機,真的是辛苦媽媽了!

產後掉髮正常嗎?

是的,一般情況下這是正常現象唷!

其實大約一半以上的媽媽,產後會面臨掉髮的狀況,大約會在產後3-6個月出現達到最高峰,等到產後6個月會慢慢地長回來,大約產後12個月能恢復產前的頭髮密度,原則上只要是單純因生產導致的落髮,是不需要進行治療的,只要產後恢復正常作息,飲食正常,自然掉髮會慢慢恢復正常。

只有少部分的產婦會因為其他因素影響掉落的頭髮長不回來,產後超過一年仍掉髮嚴重可能要就醫接受檢查確認是否有合併其他原因影響掉髮,如:產後憂鬱症、甲狀腺機能異常、腸胃吸收不良、嚴重貧血或蛋白質缺乏、雌性雄性禿體質…等,需要加以治療。

產後為什麼會掉髮呢?

在了解產後為什麼會掉髮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頭髮簡單的生長週期:

頭髮主要成分是蛋白質,頭皮許多的毛囊細胞,需要很多養分,包括葉酸或鐵質。懷孕過程中,身體會把這些營養素分配到胎盤,才能提供寶寶充足養分。其實孕婦產前有些已出現缺鐵、缺乏各種營養素的狀況,但因為孕期間會吃許多營養補充品,剛好可以勉強維持身體的機能,因此沒有出現落髮的現象。因此當頭皮營養不良,導致毛囊不健康就會掉髮。

正常情況下,一般人每天掉落的頭髮數量維持在50至100根左右。

在我們的頭皮上同一時間存在三種不同生長階段的毛髮:分別是

  • 【生長期】(Anagen)約維持2~4年,一般人有80~90%的頭髮是處於生長期。因年紀或基因等因素有所差異,所以每個人頭髮能生長的最終長度有所不同。
  • 【退化期】(Catagen)約占1%,介於生長期與休止期的過渡時間,時間約2~4個星期。結束生長期的頭髮會進入退化期,此時毛囊不再活躍,停止生長,髮根逐漸萎縮,往皮膚表面移動,為落髮作準備。
  • 【休止期】(Telogen)一般人處於休止期的頭髮約為10~15%,為期2~4個月,此階段頭髮逐漸萎縮老化、掉落,在每次梳頭後或拉扯後,頭髮就會容易掉落,由新的頭髮取代。

那生產後會持續掉髮的原因是什麼?

  • 雌激素劇降造成「休止期落髮」(Telogen Effluvium)增加:懷孕期間,胎盤會分泌大量的雌激素,使得頭髮維持在生長期,不會進入退化期,因此懷孕期間媽媽們常會發現頭髮或身上的毛髮變茂密,直徑也變粗。但分娩後,雌激素水平會下降,導致大量的頭髮從生長期迅速進入休止期,並且高達60%的頭髮會進入休息狀態,落髮量可多達300根。
  • 生產過程大量失血、產後缺鐵:缺鐵的常見原因有:肉類攝取過少、月經量較多、生產過程大量出血…等。如果媽咪本身有缺鐵的情形,生產後能夠維持營養很重要。
  • 產後的疲累與壓力: 生產過程中體力的透支、產前產後的各種壓力、負面情緒,與生產後照顧新生兒所導致的睡眠不足、作息不正常與身心勞累…等種種因素,都有可能導致生長期的毛囊提早進入休息狀態,使產後掉髮的情況更加嚴重。

產後的掉髮測試

何時該就醫呢?

「頭髮拉扯試驗」:醫師會用拇指、食指及中指一次抓住 50-60 根頭髮,從頭皮的地方一路穩定向上拉著頭髮,滑動到髮稍處。過程中如果有多於 6根頭髮被拉扯下來,就代表落髮的狀況是持續進行中的,或發現出現大面積圓禿,都建議盡速就醫檢查。

中醫怎麼看呢?

中醫認為「髮為腎之華」且「髮為血之餘」,頭髮的生長與氣血和肝腎精氣是否充足有關,媽媽們從懷孕、生產、到哺乳,照顧新生兒,整個過程都會消耗媽媽的氣血,如果媽媽體質本身就貧血、缺鐵等虛弱的情況、或生產時失血較多、產後沒有充分休息及補充足夠營養、照顧寶寶過度勞累、睡眠不足,都有可能造成耗傷氣血、影響氣血生成,而造成落髮較多的狀況。

但是否純粹都是氣血不足所導致的產後落髮呢?

不一定的,臨床上在月子中心巡診時也會看到偏濕熱或是燥熱的證型出現,這類媽媽可能孕前就屬於濕熱或燥熱型的體質,產後坐月子服用補性較強、較滋膩的藥膳、或是睡眠不足,反而會加重火氣的產生,有些媽媽在頭皮上會出油、泛紅、脫屑增加,變得容易紅、癢,甚至會發生脂漏性皮膚炎、毛囊炎,造成掉髮。

另外也有一部分的媽媽,對於產後身分的轉換相當緊張,「壓力」、「緊繃的情緒」會使身體分泌壓力荷爾蒙,也會使頭髮進入休止期而掉落。這一類情況會使頭皮過於緊繃,使氣血濡養不暢,影響毛囊生長。

中醫調理當中針對氣血不足的情況我們常用滋養肝腎、補氣養血為主,像是何首烏、女貞子、枸杞、黃精、紅棗等。產後坐月子的處方當中或是藥膳當中常有這一類方向的藥物搭配,利用這段時間重新調整體內氣血,重整體質。

但如果是遇到濕熱或是燥熱體質的媽媽,中醫師會注意其頭皮、毛囊以及觸摸後油膩的程度、調整月子中心或是月子藥膳的處方,會稍微停用補性較強的藥物,改用連翹、梔子、黃芩等清熱利濕的藥物去調整身體的平衡。

最後對於壓力、情緒緊繃的媽媽我們可以給予一些疏肝解鬱、寧心安神的藥物,像是柴胡、玫瑰花、百合、夜交藤等幫助適度的放鬆、緩和情緒、幫助入睡,減緩落髮的嚴重度。

如何保養跟預防產後掉髮呢?

  • 均衡飲食,營養充足:很多媽媽產前的營養很重視,產後想要身體趕快恢復窈窕,飲食跟營養素的補充就顯得不那麼重視,事實上這樣是不對的,產後加上哺乳,其實會建議產後每天應比其產前多攝取500大卡的熱量,以利產後傷口復原及符合哺餵母乳的熱量所需。

頭髮是由角質蛋白所組成,因此,蛋白質是頭髮生長最主要的養分來源,適當的補充富含蛋白質成分的食物,如魚、肉、牛奶和雞蛋…等,對於養髮也有很大的幫助!飲食缺乏蛋白質、鐵、鋅、維生素A、維生素H(Biotin)等,都能造成頭皮營養不良,使頭髮質、量受到間接的不良影響。

產後落髮 營養補充 均衡飲食
謝宜庭中醫師 繪圖
  • 調適心情、充足睡眠:掉髮與壓力賀爾蒙息息相關,產後媽咪要學習及照顧寶寶的各種需求、面對許多大小壓力,已經夠辛苦了,就別再煩惱了!充足的睡眠才能夠增進新陳代謝,使頭皮血液供應順暢,毛囊獲得足夠養分,但對半夜要起來擠奶或哺乳的媽媽實在很難,抓緊時間好好休息,累的話就照顧寶寶就偶爾交給護理師幫忙吧,休息過後精神體力還有心情也都會感到不同。
  • 減短頭髮,減輕對頭皮負擔的重量
  • 避免高溫吹髮及過熱的造型電捲棒,減少髮絲因高溫受傷斷裂。
  • 使用寬齒木梳,取代密齒圓梳,減少靜電脫髮。
  • 避免同時染燙,頻繁使用燙髮及染髮的化學藥劑,容易導致糾纏打結,也會讓頭髮脆弱斷裂。
  • 溫和洗髮:洗頭時採用指腹輕揉按摩頭皮,不須用指甲摳抓或用力按摩拉扯,沖洗頭髮時不能使用太強的水柱,只需用水輕輕地順著頭髮生長的方向沖洗即可,水溫適當,溫水輕輕幫助血液循環,過熱使頭皮發炎,過冰讓血管收縮都不好。
  • 減少辛辣油膩的食物避免加速頭髮的脫落,蔥、蒜、辣椒、 胡椒、芥末、咖哩等刺激性食物也容易影響燥熱或濕熱型的媽媽的落髮情況。

中醫穴位來幫忙

謝宜庭中醫師 繪圖
  • 百會、四神聰、神庭:幫助頭皮血液循環、舒緩頭皮緊繃、疏通頭皮經絡。
  • 風池、翳風、安眠:幫助緩和睡眠、改善頸部到頭部的血流。

其他產後與乳汁相關文章可參考 :

新手媽咪的產後必修課-坐月子的二三事(1)認識產褥期

新手媽咪的產後必修課-坐月子的二三事(2)談談甚麼是坐月子

新手媽咪的產後必修課-坐月子的二三事(3)中醫如何幫妳坐月子?

媽咪親餵的夢魘 談談乳腺炎(上)—乳房發育與乳汁分泌

媽咪親餵的夢魘 談談乳腺炎(中)—初乳與成熟母乳

媽咪親餵的夢魘 談談乳腺炎(下)—乳腺炎的中醫治療

搶救乳汁大作戰

緩解產後腰痠有一套!

孕期癢癢受不了-談妊娠搔癢性蕁麻疹樣丘疹

中醫產後消水腫,和大象腿說掰掰!

中醫舒緩壓力好孕到-談談壓力與不孕

常常可以看見報章雜誌談到「女上班族忙碌壓力大不孕」;或是「台灣不孕症元凶晚婚、壓力……」。在生殖醫學領域最具爭議的領域之一是心理因素對懷孕率的潛在影響。

A小姐曾經跟我討論過在第一胎流產過後,將近7-8個月以上沒有在懷第二胎,因為也31歲便轉介到生殖醫學做更進一步檢查,檢查出來一切正常,生殖醫學也建議再做進一步的介入治療,安排好打排卵針的時機,沒想到卻意外在打針之前懷上了!

「大概是知道自己沒有甚麼太大的問題,也就放心地聽從建議準備打算進入療程,但沒想到!」她開心地對我說。

B小姐因為免疫與輸卵管阻塞因素,不容易受孕,但卻在她決定放下生殖療程好好休息調理的兩個月,中了!

「也是感謝中西醫一起幫我打的底,其實有點半放棄了,想說重新準備再來!」她說。

A.B小姐都是我可愛的患者,很常在診間聽她們分享許多點滴。

今天就用他們兩個案例,來討論看看壓力跟不孕之間的關係吧!

備孕中的壓力來源

  • 除了本身對於備孕跟被診斷出不孕症,會引起焦慮跟憂鬱之外,其實好幾個環節也都會讓患者,壓力、心情受到波動,像是:
  • 流產過:在自然淘汰的機制下,其實有15%~20%的自然流產率。但流產很常時候會成為準媽媽們心理的心魔,會擔心是否又像上一胎一樣,身體跟心理都需要時間去修復平復。根據美國婦產科學院(ACOG)的研究,研究表明需多經歷過流產的婦女都有焦慮或是憂鬱的傾向。
  • 再來就是各種等待的環節:等待檢查、等待胚胎的染色體篩檢、等待取卵或植入的結果,尤其是等待是否懷孕,根據研究是婦女壓力最大的時候。
  • 不明原因的不孕:我們常說找到原因對症下藥,有些人會因為不明原因,而無法歸因於某些原因而持續糾結。
  • 另外用於治療不孕症的藥物:像是clomiphene, leuprolide, and gonadotropins 也可能與焦慮、抑鬱和易怒等心理症狀有關。(可以想像我們在月經前後情緒的變化,賀爾蒙的波動是很容易會影響到我們情緒的)
  • 最後的最後就是重複性的失敗了。

壓力與生育

2004 年1的一項研究利用了結構化的精神病學訪談 122 名不孕症婦女,高

達 40%的女性被診斷患有焦慮症、抑鬱症或兩者兼有。

2014 年2「人類生殖醫學期刊」曾以對 501對夫婦進行了前瞻性研究,透過口水中的α-澱粉酶與頭髮中的皮質醇(兩種都是壓力生物標誌物)觀察,發現壓力大對於不孕症風險高出一倍。

2016 年3「流行病學期刊」以 400 名四十歲以下女性為研究對象,發現女性在排卵期壓力指數上升一單位,受孕率下降 46%

那麼壓力4,5是如何造成難以懷孕?

主要是壓力刺激導致激活下丘腦-垂體-腎上腺(HPA)軸和交感腎上腺髓質(SAM)軸。該這些系統在壓力刺激後分泌的激素導致異常,長時間和/或過度壓力誘發的身體結構可能會產生長期的神經內分泌變化,影響女性生育力。

在動物模型當中負責製造糖皮質素受體(glucocorticoid)的基因受到影響,這種受體原本可以壓抑HPA反應,在壓力下體內卻不能正常運作,使得這些動物長期生活在的較高壓力之下。

壓力與不孕機轉 謝宜庭中醫師
謝宜庭中醫師 繪圖

糖皮質激素(glucocorticoid)釋放會導致下丘腦 – 垂體 – 卵巢(HPO)軸的嚴重功能障礙

當血液中糖皮質激素達作用於下丘腦會抑制GnRH釋放減緩FSH生成阻擋雌激素和LH分泌。就會影響排卵、受精、懷孕等過程。

壓力與不孕機轉 謝宜庭中醫師
謝宜庭中醫師 繪圖

中醫可以怎麼幫忙?

常見的類型在中醫屬於肝鬱這類型,「肝」在中醫而言,主要的功能是「疏泄」與「藏血」,也就是調節氣機、謀慮、藏血與調血。調節氣機功能失常,氣機不暢所產生的問題,和現代所說與情緒、抑鬱、壓力關係密切。

這一類的患者會有幾種特點

  • 常常覺得胸口悶悶的,心情容易失控焦慮不安。
  • 有些人會伴隨失眠多夢的情況。
  • 若是肝氣犯脾,有些人還會很容易胃口不好、拉肚子;犯胃則可能呃逆、噁心;也可能便祕。
  • 另外因為氣滯,常常會在胸脅脹痛,甚至月經前後更明顯。而月經則有可能不正常來或閉經。
  • 另外有些化熱化火的則容易面紅耳赤、或造成頭暈頭痛。
  • 嘴巴乾乾的還會帶點苦苦的味道。

但情緒的部分在中醫其實是分得很細緻的,人有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分屬於五臟,與五臟氣血的活動有關,正常情況下喜為心志,怒為肝志,思為脾志,悲(憂)為肺志,恐(驚)為腎志,強烈的情緒波動,或長期消極情緒都可能引起過度的或長期的精神緊張,使人的健康受到影響,並可引發一些疾病。壓力導致的是不是完全偏肝鬱型,還是兼夾型,仍就以臨床表現來判斷。

中藥當中常見的方劑為柴胡舒肝散、加味逍遙散、甘麥大棗湯等。藥材的選擇也可以選用:佛手、山楂、柑橘、菊花茶或玫瑰花茶等順氣理氣的食物。

玫瑰茶飲

玫瑰花3錢、香附2錢、搭配適量冰糖。以3碗水煮成1碗水,一周服用2至3次。

玫瑰花芳香行散,能疏肝解鬱,和血調經,香附為女科聖藥,加強玫瑰花的效果,此方能減輕心情壓力。

另外有些簡單的穴位也可以幫忙唷!

中醫緩解壓力好孕到 疏肝解鬱穴位 內關 期門 膻中穴 謝宜庭中醫師
謝宜庭中醫師 繪圖
  • 期門穴:乳頭(位於第四、第五肋中間)直下兩肋骨間(第六、第七肋)
  • 膻中穴:兩乳連線的中點
  • 內關穴:位於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在撓則屈腕肌腱同掌長肌腱之間取穴。

很多人在調理的過程會覺得呼吸緩和了、一些頭痛頭暈的狀態也沒有了、另外還有的人會跟我說怎麼變得這麼好睡,這都是好事啊!

另外,很多患者被診斷出不孕的時候常常會有許多自我責備或譴責,或是本來沒有壓力的因為旁人多加詢問突然開始擔心害怕,若是妳現在身旁有這類備孕的夫婦,請陪伴他們、給它們多一點時間,就默默的關心就好了~

若是妳剛好正是備孕夫婦,夫妻雙方是最直接也最息息相關的人,彼此互相鼓勵,當另一方情緒有狀況,給彼此多一點緩衝。

適度的壓力釋放保持正向,許多發表的研究顯示,較佳心理穩定度與較正向的情緒狀態的確有助於受孕率之提昇。

增加適度的運動(如慢跑、大步快走),來強壯身體,促進循環,改善體質,放鬆心情,減低內在、外在壓力。

最後不論最後如何,懷孕不孕並非失敗或成功,也絕非誰對錯,而是生命歷程的其中一部分而已,最後都回歸到自己身上,與自己、與伴侶擁抱。

「妳們真的已經很棒了!」

參考資料:

  1. Chen TH., Chang SP., Tsai CF., Juang KD.Prevalence of depressive and anxiety disorders in an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ique clinic. Hum Reprod. 2004;19(10):2313–2318.
  2. Lynch CD, Sundaram R, Maisog JM, Sweeney AM, Buck Louis GM. Preconception stress increases the risk of infertility: results from a couplebased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the LIFE study. Hum Reprod 2014;29:1067– 75. doi:10.1093/humrep/deu032.
  3. Akhter S,Marcus M,Kerber RA,Kong M,Taylor KC. The impact of periconceptional maternal stress on fecundability. Ann Epidemiol.2016 Oct;26(10):710-716.e7
  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ss and infertility. Rooney KL, Domar AD.Dialogues Clin Neurosci. 2018 Mar;20(1):41-47. doi: 10.31887/DCNS.2018.20.1/klrooney.
  5. Lifestyle and fertility: the influence of stress and quality of life on female fertility. Palomba S, Daolio J, Romeo S, Battaglia FA, Marci R, La Sala GB. Reprod Biol Endocrinol. 2018 Dec 2;16(1):113. doi: 10.1186/s12958-018-0434-y.

其他不孕文章可參考:

女性不孕

甚麼是不孕?

淺談女性生殖內分泌系統-荷爾蒙的控制,卵子生成與濾泡發育

卵巢儲備量

從行房到受精

誘導排卵

人工授精-人工授精?試管嬰兒?傻傻分不清楚?

體外受精-談談長短療程

受精過程與早期胚胎發育

著床機制

婦科疾病:

子宮內膜異位症:惱人的子宮內膜異位症

多囊性卵巢:

圍繞卵巢的珍珠項鍊-談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上)西醫觀點

圍繞卵巢的珍珠項鍊-談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下)中醫觀點

男性不孕

衛教:

蟲蟲危機-男性不孕的中西醫觀點(1)衛教單張

蟲蟲危機,中醫有解?

疾病:滿袋蚯蚓陰囊痛-談精索靜脈曲張(上)西醫觀點

男性生理:

淺談從男性生殖內分泌系統到受精過程

甚麼是不孕?

男性不孕的評估(上)-關於病史的詢問與理學檢查

男性不孕的評估(下)-關於精液分析與內分泌分析

男性不孕的治療(上)—手術治療

男性不孕的治療(下)—非手術性的治療

受精過程與早期胚胎發育

人工授精-人工授精?試管嬰兒?傻傻分不清楚?

從行房到受精

食色性也-談男性功能障礙(上)西醫觀點

食色性也-談男性功能障礙(下)中醫觀點

新手媽咪的產後必修課-坐月子的二三事(3)中醫如何幫妳坐月子?

中醫坐月子 產後階段性調理 謝宜庭中醫師
謝宜庭中醫師 繪圖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女人調理體質最重要的三個時期是青春期、產褥期和更年期。」

門診當中產前的產後護理諮詢、產後護理之家的巡診,常常會聽到,很多媽媽認為產後一些婦科的不舒服或是頭痛腰痠是以前生小孩沒有坐好月子;或是因為坐月子坐得好很多月經時的不舒服改善很多,可見大家對產後調理的重視。

中醫如何幫妳坐月子?

傳統坐月子會分三或四個階段,各有其原因。

第一個階段大部分以祛瘀生新為主

此時大部分幫助子宮收縮,將惡露排出,減緩產後下腹疼痛的症狀。

調理的方式會因自然產或剖腹產服用的天數會有所不同。,自然產的媽媽建議從生產後(或使用宮縮藥)的隔天開始,服用約一週即可;剖腹產的媽媽因為惡露量相對少,可以從產後第3-5天再開始服用,服用的天數也不超過一週。

因為剖腹產生產過程中,婦產科醫師大多會幫忙清理惡露,所以剖腹產媽媽的惡露量大致不多,另外也會根據婦產科醫師開立子宮收縮劑的情況做劑量或天數的調整。

代表的方劑為生化湯,由當歸、川芎、桃仁、甘草、炮薑所組成。

生化湯常見使用於產後、經期等時機,幫助惡露、經血的排出。

但有些狀況是不宜使用生化湯的:

  • 不正常出血的可能性(如血小板減少症)
  • 感染的可能性:呼吸道感染(感冒、發燒發炎、喉嚨痛),泌尿道感染(排尿痛、發燒),子宮發炎感染(惡露黏稠且味道不佳)等

服用生化湯也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 惡露過量不止或是腹痛增加,要先停用。
  • 當歸有潤腸作用,腹瀉嚴重時需要觀察。
  • 生化湯大部分為溫熱藥物,要注意是否出現化熱情況:口乾舌燥很嚴重、便祕、傷口發炎等情況。

要注意並非所有人都須使用生化湯,也不是吃生化湯越多,惡露排的越乾淨,臨床上我們還是會以媽媽的症狀、產後一些檢驗數據,像是血紅素(Hb)等做輔助來調整劑量或天數,除此之外也會根據臨床上媽媽的需求:像是傷口疼痛修復,會加上一些活血化瘀止痛的藥物;或是想要促進乳汁分泌,會加上像是通草、絲瓜絡、王不留行等中藥材幫忙。

產後一週,子宮底高度以每天一指幅的速度下降,逐漸回到骨盆腔。產後子宮收縮不佳的媽媽,除了使用宮縮藥或生化湯,按摩子宮底也可以刺激宮縮,哺乳也能幫助子宮收縮。

第二個階段大部分以養血化瘀,調養氣血為主

此時惡露排的差不多,開始進行子宮內膜的修復也隨著寶寶的需求,乳汁量需要增加,會調養氣血的方式下手,幫助乳汁生成順利排出以及子宮內膜的修復。

主要會以八珍湯、當歸補血湯、或是加減生化湯做加減,此時會加入較多補氣養血的藥物幫助乳汁生成,子宮機能恢復,會減少活血化瘀的藥材。

第三個階段有時候會與第二個階段的藥物交互使用,此階段氣血仍不足,全身循環低下,引起水分蓄積,在藥材或飲食中可以酌加四神湯或是四君子湯的組成,補養脾胃,利水袪濕,幫助消化吸收及減少水腫的形成,避免臟器下垂

第四個階段此時乳汁開始達到供需平衡,除了維持原本氣血的供應之外,會增加補益肝腎的藥材,幫忙強腰膝、壯筋骨。懷孕過程中媽媽的肝腎的氣血持續供應寶寶能量,加上懷胎十個月腹部的重量、骨盆結構腰椎受力的改變、因鬆弛素作用鬆散的筋骨、以及後續寶寶體重增加等甜蜜的負荷,都很容易讓媽媽在產後出現腰痠背痛,另外「髮為血之餘。」,產後落髮也常見在產後三個月開始出現,除了懷孕時氣血供應寶寶之外,乳汁的生成也會消耗氣血,這個階段會以大補氣血加上補益肝腎、強腰膝、壯筋骨的十全大補湯為主。

除了根據階段進行中藥材的變化之外,一般月子中心,或是月嫂也會根據時間做菜單的調整,月子膳食部分也會分成幾個階段:

  • 產後第 1 ~10 天:食物以清淡為主,以雞湯、魚湯、排骨湯為主。
  • 產後第 10 ~ 13 天:可以開始配吃麻油料理的食物,如麻油炒豬肝、麻油炒腰仔、麻油炒桂圓、杜仲腰仔湯。少吃鹽,食物以清淡為主。
    • 麻油炒豬肝、麻油炒腰仔、麻油炒桂圓:老薑用麻油炒香成淺褐色、加入腰仔、豬肝、桂圓翻炒數回。
    • 杜仲腰仔湯:煮杜仲,取藥汁備用;腰仔切開成兩半,去白筋,表面斜切裂口,再切成三公分小片備用;老薑用麻油炒香成淺褐色、加入腰仔翻炒數回,加少許水煮開,倒入杜仲藥汁一起煮熱,加適量米酒調味料即可食用。
  • 產後第 14 天以後:可以開始吃麻油雞。
    • 麻油雞湯烹調法:鍋加熱倒入麻油,待油熱後加入薑炒;再加雞塊炒至七分熟,將 1:1 的水、酒倒入,煮開後立即轉為小火再煮20-30 分鐘。

中醫師在產後調理的部分除了中藥材的部分,在膳食的部分我們也可以根據體質做調整,月子中心常見的菜單類似,但每位媽媽的體質不同,可能原本腸胃功能就不好、或是原本就很容易上火,或是因為賀爾蒙跟體質的變化產後出現便秘、皮膚癢、頻尿等不同的情況,甚至乳腺炎、乳汁不足、或是突然退奶,都可以諮詢您的中醫師,或時請月子中心巡診的中醫師幫忙調整菜單等等。有些患者不敢吃中藥,我們也可以根據狀況給予穴位按摩、針灸、肌貼、耳針等衛教諮詢。所以不要害怕大膽的諮詢您的中醫師吧!

之後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一些常見的產後疾病唷!

其他產後與乳汁相關文章可參考 :

新手媽咪的產後必修課-坐月子的二三事(1)認識產褥期

新手媽咪的產後必修課-坐月子的二三事(2)談談甚麼是坐月子

媽咪親餵的夢魘 談談乳腺炎(上)—乳房發育與乳汁分泌

媽咪親餵的夢魘 談談乳腺炎(中)—初乳與成熟母乳

媽咪親餵的夢魘 談談乳腺炎(下)—乳腺炎的中醫治療

搶救乳汁大作戰

緩解產後腰痠有一套!

孕期癢癢受不了-談妊娠搔癢性蕁麻疹樣丘疹

中醫產後消水腫,和大象腿說掰掰!

疫苗副作用,中醫來緩解(2)-頭痛疲倦、腹瀉噁心身痠痛?

新冠疫苗副作用 中醫藥緩解 頭痛 發熱 腹瀉 肌肉痛 局部紅腫 身體疼痛 腹瀉噁心 謝宜庭中醫師
謝宜庭中醫師 繪圖

門診常常有人問打完疫苗能不能吃中藥?當然可以啊!

除了原本有在定期服用中藥的,基本上是可以安心繼續服用的。
另外打疫苗中出現不舒服,也可以使用中藥來幫助緩解症狀唷!

今天要簡單跟大家比較不同的疫苗與其常見的副作用唷!

AZ、莫德納、BNT ,4種疫苗「保護力、副作用」比一比

新冠疫苗保護力比較 謝宜庭中醫師
謝宜庭中醫師 繪圖
新冠疫苗副作用比較 謝宜庭中醫師
謝宜庭中醫師 繪圖

大多數疫苗的副作用,僅持續數天就會消失,且都屬輕度到中度症狀;如果已經影響到日常作息、需要特定藥物治療,則屬重度症狀,在臨床上極為罕見。

如果我打完疫苗後無副作用,會不會代表疫苗對我沒效呢?

疫苗會刺激免疫系統產生抗體和相關免疫因子,抵抗病毒入侵。在免疫反應產生過程中,所出現身體的症狀,就叫做副作用。

副作用的出現與年齡相關
根據疫情指揮中心統計,台灣地區第一劑注射部位疼痛部分,18至49歲約60多%,50至64歲40%,65歲以上為20%左右。另外,發燒部分,18至49歲將近3至4成,其他約在10至20%,顯示年輕人副作用的確比較多。

目前對於年輕人打完疫苗後副作用較明顯的解釋很多,免疫系統強弱只是其中一個合理解釋,年齡越大免疫系統反應越弱,副作用較少;也有另一種解釋是,AZ是腺病毒載體疫苗,可能年長者過去感染過較多種其他腺病毒,所以這次再接觸到新的腺病毒,身體針對腺病毒部分的反應就會比較小。

副作用的出現與打的劑型相關
腺病毒載體疫苗,若會出現副作用,第一劑就會出現、第二劑會比較輕微;mRNA疫苗則是第二劑比較可能出現副作用,若接種第一劑沒有發燒、沒有特別全身酸痛,到第二劑就比較可能會有。

國外的小型研究發現,在接種輝瑞或莫德納疫苗後,出現明顯副作用的人,抗體會比沒有副作用的人稍強,但無論是否有副作用,所有接種疫苗的人抗體反應都良好。

中醫怎麼看疫苗副作用?

疫苗副作用其實是人體正常的免疫反應。也就是人體正在產生足夠對抗病毒(邪氣)「正氣」的過程,類似所謂感冒後遺症,會根據每個人體質不同搭配疫苗所出現的臨床反應來做變化。

在中醫理論當中邪氣有分風、寒、濕、暑、燥、火等六種,經常兼夾著出現。舉例來說:
副作用中常見的頭痛、肌肉骨頭痠痛可能與風寒或風熱相關;風寒相關可能會出現發熱輕、惡寒重、無汗、惡風、頭項強痛、肢體、骨節煩疼的情況;風熱相關則稍為相反發熱重、惡寒輕、頭脹痛、肌肉痠痛,在脈象與舌象也有所不同。

腸胃道症狀像是嘔吐或是腹瀉也會看患者排便的味道、性狀、發熱畏寒的清況來決定是偏濕熱還是寒濕的清況。

注射處局部的紅腫熱痛,可以酌加一點清熱解毒的藥物,或是利用針灸、外敷藥物像是黃蓮膏、苦參膏幫忙緩解局部的發炎反應。

有些人擔心血栓問題也可以根據疫苗酌加丹皮、赤芍等清熱涼血活血的藥物。
另外以中醫觀點來看年齡較大者多為正氣虛弱,與病毒邪氣相爭的反應較弱,接種COVID-19疫苗的副作用多為全身倦怠、頭暈、低燒等症狀,反而多以補益正氣為主;相反的,年輕人正邪相抗的反應較強,較易出現高燒、嚴重關節痠痛、頭痛、咽痛咳嗽、腹瀉、全身發疹、注射部位紅腫熱痛等反應。

接種後我需要怎麼做呢?

  1. 請勿預先服用普拿疼或任何退燒藥。
  2. 不建議預先使用抗組織胺藥物,以免掩蓋過敏症狀,延誤就醫。
  3. 注射部位疼痛是常見的疫苗副作用。請盡量放鬆手臂並保持活動,以避免僵硬。也可以輕微冰敷,等到消腫後(約1~2天),改為間歇性溫敷。打完疫苗後不能揉打施針處,揉打施針處可能會讓它反應更劇烈、紅腫的機會更大。
  4. 接種後2天內發燒、肌肉疼痛等不適,可吃解熱鎮痛的藥物來緩解。
  5. 多喝水、保持充足睡眠、均衡健康的飲食、緩和伸展運動

那些情況在接種疫苗後該立刻就醫?

  • 接種疫苗後28天內若出現以下任一症狀,請立即就醫並說明疫苗接種史:
  • 嚴重持續性頭痛、視力改變或癲癇
  • 嚴重且持續腹痛超過24小時以上
  • 嚴重胸痛或呼吸困難
  • 下肢腫脹或疼痛
  • 皮膚出現自發性出血點、瘀青、紫斑等

最後,疫苗不是萬靈丹,但沒有疫苗萬萬不可,疫苗不僅需要完整的劑量(兩劑都打滿),跟足夠的時間產生抗體,因此打完疫苗後還是必須落實個人衛生,「戴口罩、勤洗手、不群聚!」絕不是打完疫苗後就算有效囉!

參考資料:

  1. 衛福部疾病管制署  COVID-19疫苗: https://www.cdc.gov.tw/Category/QAPage/
  2. 國衛院電子報: COVID-19疫苗保護力:mRNA疫苗從第三期臨床試驗到真實世界的分析報告 https://enews.nhri.org.tw/health/5802/

新冠疫苗文章:

疫苗副作用,中醫來緩解(1)-打完疫苗就亂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