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節氣學中醫—小滿

小滿主要在國曆的5月20到22日之間,小滿的「滿」有雨水充沛滿盈的意思,這時候也開始慢慢進入梅雨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滿者,物至於此小得盈滿。」其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飽滿灌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

小滿較立夏,氣溫明顯升高,天氣將比立夏時更濕、更熱、更悶,尤其雨量會明顯增加,此時濕邪與熱邪相交,人們經常會感覺體內熱氣及濕氣悶住,散不出去,身體不清爽,頭昏沉重,四肢發懶無力,流汗較黏或體味變重,有些人會大便軟黏也有人可能消化不良蠕動變慢因而便秘;悶熱潮濕的天氣也是風疹、濕疹、足癬等皮膚病的高發期。

食物建議應該以 #清爽祛濕為主,可適度的吃一些 #苦性的蔬菜,通常屬性「甘涼」或「甘寒」,例如:苦瓜、苦菜、筍、蕪菁(大頭菜),或是當令的食材,像是苦瓜、綠豆、薏仁、瓜類、都非常適合,可以去除身體的一些濕氣,
避免辛辣、重口味的飲食去增加火氣。

這段節氣人體會濕氣也會比較重,像是 #健脾利濕的四神湯,茯苓、芡實、山藥、蓮子四味藥材,民間也常用薏苡仁取代芡實,就很適合;或是運用一些 #芳香化濕、醒脾開胃的藥材像是藿香、佩蘭去沖泡茶飲,也都能改善一些昏沉的狀況。

另外隨氣溫逐漸升高,人們往往喜愛用冷飲消暑降溫,但冷飲過量會導致腹痛、腹瀉等病症,生冷食物與瓜果類宜適量攝取。

#勞宮穴 幫忙瀉心火、清血熱

勞宮穴屬於手厥陰心包經的滎(火)穴,滎穴主身熱,心包經主治胸腔、心臟、胃、神志方面病症;刺激勞宮穴有助強化心包經,減少外邪對心臟的傷害,從而泄心火,讓思維恢復清晰,焦急、浮躁的情緒也得以重現平和。

另外勞宮穴位於手掌的胃腸反射區,體質偏熱、口乾舌燥、尿量少、常便秘的人,平日可用拇指以旋轉方式按壓,促進腸胃蠕動,解便秘。

#國軍臺中總醫院中清分院中醫科 關心您

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 Barre Syndrome)與美顏針

根據 #台灣周邊神經疾病關懷協會的資料(高雄榮總神經內科 沈秀祝醫師撰文)

「格林巴利症候群,簡稱GBS(Guillain-Barre Syndrome),屬於急性病症且相當危險。

GBS疾病惡化可能會非常快速,大部分個案約莫會在病發後兩個禮拜內達到病況最險惡的階段,約20%個案會有呼吸衰竭的情況並且需要呼吸輔助裝置,如果影響到自律神經系統則會導致心律失調及血壓不穩。因此面對GBS,更需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GBS早期的症狀如下:

個案會明顯感覺到雙側肢體末端快速地越來越虛弱或()感覺神經漸漸遲鈍,且伴隨:

ü反射神經減退,或反射消失 Hypo/areflexia

ü臉部或延髓麻痺 Facial or bulbar palsy

ü眼肌麻痺 Ophthalmoplegia and ataxia

治療方面,只要診斷確定,除了使用一般的支持性措施,目前公認的黃金療法,血漿置換(一種血液“清洗”過程)和靜脈註射高劑量免疫球蛋白 (IVIG) 常常有助於縮短 GBS 病程。血漿置換或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的方式治療。」

患者來的時候脈氣很沉整體很疲倦,四肢感覺無力,腳的部分較手好可以自己行走進來,手部的部分以掌心還有前臂上臂的麻痛為主,有服用神經痛的藥物,所以是使用補中益氣湯為主加上和營通絡的藥物為主。

顏面的部分算是患者比較在意的地方,使用韓式美顏針的眼輪匝肌、提上眼瞼肌作為治療,算是有不錯的效果,也很開心能幫到阿姨。

因為這個疾病我其實也很少遇到算是幾次跟著中國醫謝慶良顧問查房有遇到,看了一些文獻,大部分病患約在二至四週內病程進展到谷底,之後症狀可能會持續數週甚至數月,然後慢慢進入恢復期,根據統計,約有三分之二的病患會進展到無法行走的程度,而有四分之一的患者會因呼吸肌無力需仰賴呼吸器協助呼吸。即使經過適當的治療,仍有五分之一的患者在治療半年後,依舊無法恢復行走能力,而有些病患在發病數年後仍無法回到原本的社交功能及活動狀態。

《工商時間》
很多患者問我會不會自己針美顏針,會的! 以前剛開始上課的時候就是彼此互針,然後針護理師哈哈,慢慢的看到患者覺得效果不錯,自己偶爾也會在敷面膜前做保養唷!
母親節將至,別忘了寵愛媽媽也寵愛自己,來預約場逆齡美顏針吧!

#中醫美容 #美顏針灸 #顏面針灸 #美顏針 #韓式美顏針 #中醫美容 #天然美容

看節氣學中醫—立夏

今年的立夏主要在國曆5月6日,「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是告別春天、迎來夏日的轉折點,即夏季開始的第一個節氣,天氣將邁入炎熱,並且雷雨增多,農作物也將要進入旺盛生長的重要節氣。

《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夏三月,此為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勿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中有提到關於夏季的養生。
意思就在說明:

因晝長夜短需稍微遲睡早起外(夜臥早起)且要適當的接受陽光照射(無厭於日),但要避開日光直射、注意防暑,以順應陽氣的充盛,利於氣血的運行,振奮精神。

須節制情緒不可亂發脾氣。

如果覺得身體悶熱,可以向外走(使氣得泄),讓自己多出汗,「溼熱」、「暑氣」容易發泄。這樣才是順應夏天時節天地規律的養生之道。

🔖立夏首重 #養心
夏季屬火,火氣通於心,加上氣候炎熱,汗液外洩,易耗傷心氣,令人煩躁不安。「汗為心之液」、「汗出傷陽」,要避免過度發汗,在夏天若過度發汗,容易使人精神及體力下降更感疲勞,因此日常活動後須多補充水分,或是建議選擇可選擇太陽不大的早晨或是傍晚做運動。在運動項目上,也建議選擇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慢節奏的有氧運動,活動強度以不感到疲憊為宜,並在運動後適當飲用常溫水,補足流失的體液。

飲食上可以適度地增加一些 #酸味的食物,幫忙生津止渴,春夏交替,相對中醫理論中人體臟腑臟腑,此時肝氣漸弱,心氣漸強,可適當吃酸味食物,如番茄、檸檬、草莓、葡萄、山楂之類,酸性收斂,既可預防流汗過多而耗氣傷陰,且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

🔖「立夏吃一蛋,力氣長一萬」或是「立夏吃了蛋,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
意思是說,吃了雞蛋之後,夏天就不會乏力倦怠,心煩厭食,多汗眩暈。 古人還認為,雞蛋圓滑,象徵著生活的美好與圓滿,在「立夏」當天吃蛋能獲得平安健康。

今天不妨吃一顆蛋🥚吧🤣

#國軍臺中總醫院中清分院中醫科 關心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