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與中藥」,緩解孕吐好神奇!

謝宜庭中醫師 繪圖

33歲的F小姐,這次是她第三胎,現在懷孕第八週,口味常常覺得怪怪的,口水很多,喝水容易噁心,吃得下,但現在量變得很少(自述以前是愛吃一族),味道吃甚麼都怪,打嗝脹氣跟胃悶感嚴重,排便每天都有,軟糊,時不時就右側下腹微抽痛,腰痠、稍微有點畏寒,眠差。

舌苔白厚膩,脈象滑軟為主。

診斷後為脾胃虛弱、濕阻氣滯,開立了四君子湯酌加胃苓湯加強健脾燥濕的功能,因為孕初期加上抽痛、與腰痠因此在藥物當中又酌加固腎安胎的藥物作處理,另外也施以耳針幫助加強療效。

下週來,排便、噁心、打嗝脹氣、跟抽痛腰痠的狀況都有改善,甚至還開玩笑說吃完中藥會肚子餓,持續到後來幾周甚至說食慾變好了,幫忙她度過孕吐最不舒服的這幾周。

32歲的G小姐,這次是第二胎,現懷孕第七周,孕吐的非常厲害,晨起就開始吐,喝水吃東西就會吐,嘔氣的非常厲害,常常早上吃了東西到下午晚上就會通通吐出來,排便2-3天一次,稍硬,婦產科醫生有開vit B6跟metoclopramide幫忙緩解孕吐,可是她吃了要就通通吐出來,因為沒有吃東西精神體力都不好,比較累時就覺得下腹緊繃,宮縮出現的頻率比較多,還因此掉了點滴,她想不到辦法所以來求助中醫。

考量到藥物她可能吃不太下,因此中藥的劑量輕,請她一週來2天針灸留針,另外也施以耳針幫助加強療效。

五天後她回診覺得吃的比較下了!雖然晚上還是會吐,但覺得精神比較好,疲累的感覺也比較緩解,宮縮的次數也變少許多。希望能持續幫忙她度過這些不舒服。

為什麼會孕吐呢?

孕期早期常見孕吐,孕吐的發病率大約在70-80%,最常出現在6到12週,有些甚至會持續到20週,超過0.2-10.8%的婦女可能會持續到20週之後,嚴重的嘔吐可能會導致脫水、營養不良、電解質紊亂、酸中毒等情況。


導致孕婦嘔吐的機轉目前歸因於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增加,促使雌激素與黃體素的濃度大幅變化,而引起的症狀。
大量的黃體素除了穩定子宮,減少子宮平滑肌的收縮,故同時也會影響腸胃道平滑肌的蠕動,造成消化不良,出現反胃、嘔酸水等現象。
除了生理狀況外,心理因素也可能造成影響,懷孕的矛盾心情,跟持續嘔吐產生的負面情緒都可能加重症狀的發生。

造成孕吐還有其他原因:甲狀腺機能亢進、多胞胎或葡萄胎、瘦素升高、免疫系統功能異常、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腸胃道蠕動異常等。
多次生產多次懷孕、有動暈症、偏頭痛、味覺敏感的婦女,或是曾經使用動情激素避孕藥產生噁心的婦女都是升高發生率。

中醫怎麼看孕吐呢?

懷孕受孕之後,血聚養胎,傅青主在妊娠門中提到:「夫婦人受妊,本於腎氣之旺也,腎旺是以攝精,然腎一受精而成娠,則腎水生胎,不暇化潤於五臟;而肝為腎之子,日食母氣以舒,一日無津液之養,則肝氣迫索,而腎水不能應,則肝益急,肝急則火動而逆也」,由此看出婦女一旦懷孕,原本應化潤五臟的腎水部分轉為供生胎、養胎之用,肝血的旺盛與否,對胞胎的灌養十分重要,如傅青主所言:「養胎半繫於腎水,然非肝血相助,則腎水實有獨立難支之勢,故保胎必滋腎水,而肝血斷不可不顧」。

媽媽若是孕前本身就肝血不足,或是孕後相對肝血不足,就容易造成肝虛陽旺的情況,肝氣挾持沖氣上逆影響到脾胃;媽媽若是孕前脾胃狀況較虛弱的也容易因此受到影響。

嘔吐的部分又常分為胃氣虛、胃寒與胃熱嘔吐

胃氣虛:嘔不能食,或食入即吐,會伴有氣虛的症狀,精神疲倦無力的情況,舌淡苔白,脈無力。

胃寒:比較多發生在早上,嘔吐不食,或吐清水狀較多,口氣嘴巴的味道不重,還兼夾有一些怕冷的狀況。苔白滑,脈沉,甚至脈沉遲。

胃熱:惡心嘔吐常發生在吃完東西之後,吐出食物的殘渣,嘴巴容易乾有苦味,胃也容易感覺熱熱的,也有比較容易怕熱想喝冷的,舌質紅,苔黃而乾,脈滑數。

平常能夠如何保健呢?

  1. 飲食上應少量多餐,並且避免辛辣或高脂肪食物,也要少吃難消化或易脹氣的食物。
  2. 少吃太多湯湯水水的東西,少喝湯;但仍要分次飲水。
  3. 吃完食物以後,不宜立刻平躺。
  4. 吃適量的蘇打餅乾有助於中和胃酸,有助於緩解孕吐。早上起床時,可吃一點蘇打餅乾。
  5. 醋薑、酸梅,這些都是可以止吐、開胃的食物(生薑或薑絲亦可)。
  6. 水可以加一些稀釋的果醋或檸檬汁來開胃會比較喝的下。

Reference:

  1. 懷孕時期噁心嘔吐探討 家庭醫學會
  2. 中醫治療妊娠劇吐體會 中醫婦科醫學雜誌第1 5 期
  3. 香砂六君子湯及其配伍用於脾胃虛弱型妊娠嘔吐之研究  臺北醫學大學生藥學研究所 陳玉娟
  4. The Effect of Acupressure on the Severity of Nausea, Vomiting, and Retching in Pregnant Wome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omplement Med Res Tara et al. DOI: 10.1159/000505637
  5. Manual Acupuncture Reduces Hyperemesis Gravidarum: A Placebo-Controlled, Randomized, Single-Blind, Crossover Study Journal of Pain and Symptom Management Vol. 20 No. 4 October 2000

我有多囊難受孕嗎? 談PCOS助孕

上次談到多囊性卵巢調經的案例(D小姐),這次想跟大家分享一個多囊性卵巢助孕的case,33歲的E小姐(希望能持續編碼下去XD),備孕一陣子,曾經有懷孕一次,107年中,大約6周的時候流產,是在108年的6月來找我的,本來月經的週期都是30-45天一次,那一年1月,月經未至,3月催經,6月初來找我的時候大姨媽還是一直處於不見的狀態,驗孕沒有懷孕而且這2-3個月體重一口氣增加到6公斤多,第一次中醫就診時有囑咐患者如果可以的話請她在第二次中醫門診前,去婦產科檢查一下,抽血加超音波後檢查後確定為多囊性卵巢,內膜相當的薄,所以就沒有開催經藥物,並同時囑咐開始測量基礎體溫。

發現測量起來基礎體溫都相當的低,36.1-35.9中間上下起伏,排卵期基礎體溫上升幅度緩慢,高溫期也都不夠長,經過舌脈診加上基礎體溫判斷為氣血兩虛、腎陽不足兼夾痰濕體質,於是持續使用人參養榮湯配合右歸丸佐以化痰化瘀的藥物加減作處理,調理了三個月經週期後,先讓消失的大姨媽恢復正常的週期,基礎體溫的上下起伏也比較少低溫大約在36.2左右可以快速高溫上升到36.6,維持穩定。

果然在108年的10月獲得好消息,中藥也隨之轉成補腎安胎的藥物去維持胎產的穩定,懷孕初期也都使用中藥去改善孕前期的嘔吐、便祕。

剛好跟我大寶成為同一時期的出生的寶寶!(已取得患者同意並去姓名識別化)

多囊性卵巢很難懷孕嗎?

1. 排卵問題: 這是大部分患者碰到的第一個問題,由於無法正常排卵,或排卵時機不固定,可能2、3個月才來一次月經、沒有月經或經血很少。通常婦產科會先使用排卵藥幫忙,約有七成可以改善排卵功能,但也有20%-30%的患者對排卵藥的反應不好,就要進階到打排卵針。另外口服排卵藥雖然可以促進排卵,卻也容易讓子宮內膜變薄,影響胚胎的著床率。

2. 較高比率出現卵巢刺激症候群: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病患施打排卵針,雖然可以刺激排卵,取出卵泡的量變多,卻也容易造成卵巢過度刺激症侯群,導致腹水、下腹疼痛的情況發生。

3. 卵子品質問題: 卵巢中的濾泡會分泌雄性素,濾泡過多會導致雄性素濃度過高,會影響卵子發育,從而導致卵子品質低落。此外患者卵子較不成熟,即便幸運與精子結合形成胚胎,也會是較脆弱的胚胎,染色體發生異常的機率較高,流產率比起一般人相對增加。

4. 子宮內膜不正常增生:月經太久沒來子宮內膜不正常增生,而導致罹患子宮內膜癌風險增加。

5. 肥胖: 會干擾體內賀爾蒙的變化以及胰島素的阻抗,進而干擾排卵以及降低懷孕著床率的機會。當肥胖和 PCOS 特徵同時存在,它們對懷孕風險會放大。

IVF研究表明較低的著床率、臨床妊娠率和出生率,以及較高的流產率。

多囊性卵巢有可能的懷孕併發症?

謝宜庭中醫師 繪圖

1. 流產: 有研究顯示PCOS相對其他婦女的流產率可以達2倍。

2. 妊娠糖尿病幾乎三倍,子癇前證幾乎三倍,患妊娠糖尿病的風險增加 50%。

3. 因為妊娠糖尿病風險耳導致新生兒低血糖風險增加。

4. 因為多胞胎妊娠的關係,PCOS早產的可能性是相對其他婦女達兩倍。雙胎妊娠增加10倍的小於胎齡兒 (SGA) 新生兒的風險,增加 6 倍早產的風險。

可能的機轉跟在母體雄激素過多有關,動物模型當中雄性激素過多會減小胎盤大小,影響胎盤向胎盤胎兒輸送營養的能力,改變胎盤類固醇生成並導致後代的脂質代謝失調。雄激素也會增加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率。

另外胰島素阻抗、肥胖、血脂異常和慢性低度炎症可能會影響滋養層侵入內膜著床的狀態,影響懷孕。

因此因此在懷孕之後更需要密切與婦產科醫師配合,追蹤胎兒的狀況以及孕婦的血糖及血壓。 

多囊性卵巢實在是一個太大的議題了,下次再跟大家分享多囊性卵巢肥胖減重、多囊性卵巢不孕、多囊性卵巢調經,很多很多~

參考資料:

1. Liraglutide increases IVF pregnancy rates in obese PCOS women with poor response to first-line reproductive treatments: a pilot randomized study, 2018 European Society of Endocrinology

2. 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and infertility: overview and insights of the putative treatments, GYNECOLOGICAL ENDOCRINOLOGY 2021, VOL. 37, NO. 10, 869–874

3. A brief update on the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treatment of infertility in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Aust N Z J Obstet Gynaecol 2019; 59: 867–873

4. Generational Health Impact of PCOS on Women and Their Children

Med. Sci. 2019, 7, 49; doi:10.3390/medsci7030049

5. PCOS and pregnancy: a review of available therapies to improve the outcome of pregnancy in women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EXPERT REVIEW OF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2018

6. Association of Metformin With Pregnancy Outcomes in WomenWith 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Undergoing In Vitro Fertilization JAMA Network Open. 2020;3(8):e2011995.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0.11995

其他多囊性卵巢文章可參考

圍繞卵巢的珍珠項鍊-談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上)西醫觀點

圍繞卵巢的珍珠項鍊-談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下)中醫觀點

大姨媽失蹤了! 談多囊性卵巢中醫調經

孕期產後(2)—運動篇

最近開始生產前諮詢產後調理處方的媽媽又增加了,有一些是第二胎剛好這次坐月子又碰到謝醫師,很多媽媽很驚訝我又生完第二個小孩回來,似乎又變得更瘦(恩~有嗎?看著自己肚肚的肥肉肉)

門診中也常常很多備孕或懷孕的媽媽會問關於體重、懷孕過程的飲食等等。

想說這次用自己兩胎的經驗以及整理烏烏醫師「孕動孕瘦」這本書,來給大家一些簡單的方向。

承上篇關於飲食篇這次來討論關於運動。

兩個孕期都非常感謝我的婦產科醫師怡燕醫師跟我的瑜珈老師Zoe老師跟Nana老師。 第一胎是很認真的做瑜珈到37周,第二胎因為會診的緣故,常常需要奔走於學士路,大約每日會走15000步左右,不過後期因為子宮頸過短(只剩下1cm 哈哈哈),所以後期只好減少行走的活動。

有很多媽媽會問需不需要運動?做怎麼樣的運動比較好?

其實蠻建議很多正在備孕的媽媽可以至少做一些簡單的有氧跟肌力訓練,在還沒有懷孕前先擁有基礎的體能,平時也會很鼓勵患者進行快走或是腹部的核心運動,在中醫的想法當中也可增加盆腔的氣機循環,增加受孕的機會。

至於剛懷孕需不需要開始運動?

還是會建議評估自己的狀態、孕前的活動量再循序漸進,如果初期有一些不適的症狀也不要勉強自己,可以改用一些靜態的伸展幫忙。

那些運動適合孕婦?

如果沒有固定運動的媽媽,簡單的可以從改變生活型態開始:步行到目的地、爬樓梯取代坐電梯等等

瑜珈:第二孕期後因為肚子變大壓迫下腔靜脈,需要避開一些體位,在活動時也會運用許多像是椅子、韻律球、瑜珈磚來幫助伸展,很建議媽媽們去諮詢專業的瑜珈老師,第一胎也多虧了我的瑜珈老師,我覺得體力狀況很好。

水中運動:其實孕期中很常會碰到媽媽們想運動但是膝蓋關節容易疼痛,這個多半跟突然增加的體重有關係,可以選擇游泳、水中走路藉由浮力來減少因為體重增加而增加的關節壓力。

固定式的腳踏車、飛輪:這些固定式的器材也相對比較安全

不論如何運動,都要小心懷孕期間的重心不穩,動作放慢,小心跌倒喔!

發生甚麼狀況應該要停止運動?

這也是門診當中非常多人常問的
謝宜庭中醫師 繪圖

第一胎因為整個孕期增加了17公斤,所以跟很多產後媽媽一樣很想趕快瘦身下來,但看到產後肚子還是好大(好鬆)就有點憂鬱,謝醫師跟大家一樣都有經歷過這樣的時期的,還記得第一胎因為對止痛藥過敏的我,產後體重不減反增,整個臉在產後還變得更加浮腫,所以給自己一個擁抱跟多一點時間。

那生產後應該怎麼開始運動呢?


主要還是會區分自然產或是剖腹產,自然產當天部會頭暈就可以馬上下床走路,剖腹產術後止痛大約在隔天可以下床走路;產後兩周傷口越來越不疼痛,自然產除了基本的墊上核心外也可慢慢恢復產前的運動,剖腹產則是可以漸進式的增加墊上的核心運動。

  1. 產後兩天: 不分自然產剖腹產都可以做凱格爾運動,待傷口不痛就可以開始慢慢做墊上的核心。
  2. 產後2-4周: 當快走時不會漏尿、骨盆痛、惡露不會大量增加就可以開始跑步了,基礎的核心可以慢慢加入像是深蹲、弓箭步、橋式(但恥骨聯合分離需要避開這些動作)
  3. 產後6周: 可以慢慢加入阻力訓練,但同時需要觀察增加重量時有沒有漏尿或式下墜感。

有些沒有固定運動的媽媽對於橋式或是一些姿勢並不熟悉,那我會建議可以看孕婦衛教手冊後面的運動做套餐的搭配。

主要有這些:

1. 深呼吸運動

時間:產後第 1 天。

目的:促進血液循環,增進肺換氣量,收縮腹肌。

方法:

胸式深呼吸:平躺—以鼻吸氣—胸部擴張—呼氣—胸部恢復原狀。

腹式深呼吸:平躺—以鼻吸氣—腹部凸出。閉氣幾秒鐘—呼氣—腹部凹陷。

2. 乳部運動

時間:產後第 2 天。

目的:增強腹部肌肉,避免乳房鬆弛下垂,增加肺活量。

方法:平臥,二手臂左右平伸,上舉至胸前,二掌相遇,再往後伸展至頭部,再回覆前胸後回原位,重覆 5 ~ 6 次。

3. 頸部運動

時間:產後第 3 天。

目的:增強腹部肌肉。

方法:平臥,將頭抬起,下頷儘量靠近胸部,注意肩部不可離開床面,略停一會兒,回覆平臥,重覆5 ~ 6 次。

4. 臀部運動

時間:產後第 8 天。

目的:促進臀部和大腿肌肉恢復良好之彈性、曲線。

方法:平臥,將一腿彎曲,大腿靠近腹部,足部儘量貼近臀部,腳尖下壓,再將腿伸直平放,再依法做另一腿,左右交替各做 5次。

5. 陰道收縮運動

時間:產後第 10 天。

目的:收縮陰道及骨盆底肌肉,幫助復舊,預防子宮、膀胱、陰道下垂。

方法:平臥,彎曲雙腿成直角,利用足部及肩部力量將臀部抬高,二膝併攏,二腳分開,收縮臀肌1 ~ 2 分鐘,重覆2 ~ 3次。

6. 腿部運動

時間:產後第 10 天。

目的:促進子宮與腹部肌肉收縮,恢復腿部肌肉曲線。

方法:平臥,將右腿儘量抬高,腳尖下壓,膝部不許彎曲,角度可視體能狀況漸增,依法做另一腿,最後可雙腿併攏,一起抬高,重覆 5 次。

7. 子宮收縮運動:( 胸膝臥位 )

時間:產後第 14 天。

目的:幫助子宮恢復正常位置。

方法:俯臥,將身體弓起,跪於床上,大腿與小腿成直角,二膝分開與肩同寬,臉側貼床面,二手伏床上,胸部儘量貼近床面,腰部放鬆,保持此姿勢 5 ~ 10 分鐘。

8. 腹部運動

時間:產後第 14 天。

目的:促進子宮及腹部肌肉收縮。

方法:平臥,二手伸直平放於身體上,利用腹部力量坐起,手指接觸腳尖 2 次,然後躺下,待體力較好後,可將二手放於頭後,依法坐起,重覆 10 次

可以參考: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產後運動衛教

https://cmuh.cmu.edu.tw/HealthEdus/Detail?no=5482

其實就會蠻累的唷!

孕期產後(1)—飲食篇

最近開始生產前諮詢產後調理處方的媽媽又增加了,有一些是第二胎剛好這次坐月子又碰到謝醫師,很多媽媽很驚訝我又生完第二個小孩回來,似乎又變得更瘦(恩~有嗎?看著自己肚肚的肥肉肉)

門診中也常常很多備孕或懷孕的媽媽會問關於體重、懷孕過程的飲食等等。
想說這次用自己兩胎的經驗以及整理烏烏醫師「孕動孕瘦」這本書,來給大家一些簡單的方向。

怎麼樣是孕期合適體重上升的幅度

謝宜庭中醫師 繪圖

孕期營養攝取

懷孕3個月後每日多增加300大卡

蛋白質

能建構身體組織、維持免疫系統、造血與賀爾蒙功能,孕前每日蛋白質攝取50g,孕期則為60g,哺乳期更需增加到70g

魚蛋肉類能提供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必需胺基酸,可選擇脂肪少的瘦肉、海鮮雞胸肉、豬里肌。
素食者因為植物性蛋白質無法提供人體必需胺基酸,所以必須考慮多樣性,奶蛋素者可以增加雞蛋、牛奶的食用。
奶類除了優質蛋白質之外也含有鈣質,若有乳糖不耐症可以改食用其他高鈣食品,像是優格、起士。

碳水化合物

佔熱量45-55%

精緻單醣通常熱量較高,能快速擁有滿足感,但也同時容易造成胰島素上升,增加妊娠糖尿病風險、脂肪堆積,碳水化合無應該以多醣為主(糙米、白米、麵食、麥片、南瓜、地瓜、馬鈴薯等)

建議選擇根莖類的原型食物提供較多營養素,精緻澱粉白飯麵食,則相對糙米全麥流失掉膳食纖維與礦物質。

油脂

佔熱量來源20-35%

脂肪架構胎兒器官跟胎盤,免疫系統、賀爾蒙、凝血功能也都以此做為原料,且脂溶性維他命需要油脂才能發揮作用,其中不飽和omega-3對於胎兒腦神經發育很有幫助,以不飽和脂肪酸像是橄欖油、魚類的油脂為主。

蔬果類

豐富的維生素、膳食纖維,每日攝取三份蔬菜,兩份水果。

孕婦易飽易餓加上胃食道逆流,可以將餐點挪到最餓的餐跟餐中間,另外可以選擇低GI的食物延緩血糖上升。避開會加重胃食道逆流的食物,油炸類、甜食、巧克力、咖啡茶、刺激性辛辣食物。

孕期好習慣的養成

  1. 了解自己吃些甚麼: 上網查食物成分、買東西一定要看標示,我第一胎孕期的後半體重飆升的非常快,於是就有開始作熱量攝取的控制,會盡量選擇成分、熱量標示清楚的餐盒,也有下載相關的APP作食物的搜尋,大概維持好習慣查1-2個月後就會很清楚那些食物是地雷、那些是逼逼逼警鈴響的食物,有時候我也會請媽媽們觀察每天吃的食物跟水腫體重變化的情況。
  2. 可以嘗試自己烹煮: 第二胎因為有了第一胎的經驗,反覆烹調取得美味跟營養的平衡,再找食譜的過程一方面自己烹調也怕繁瑣的步驟,二方面也知道調味用量的取捨,在熱量的控管上更進一步。
  3. 預防勝於治療: 懷孕不能減肥,但確認體重不爆衝、均衡飲食跟每日融入運動也是產後容易瘦的秘訣。

參考資料:

  1. 孕動孕瘦
  2. 食在好孕-吃對營養 寶媽都健康

其他產後與乳汁相關文章可參考 :

新手媽咪的產後必修課-坐月子的二三事(1)認識產褥期

新手媽咪的產後必修課-坐月子的二三事(2)談談甚麼是坐月子

新手媽咪的產後必修課-坐月子的二三事(3)中醫如何幫妳坐月子?

媽咪親餵的夢魘 談談乳腺炎(上)—乳房發育與乳汁分泌

媽咪親餵的夢魘 談談乳腺炎(中)—初乳與成熟母乳

媽咪親餵的夢魘 談談乳腺炎(下)—乳腺炎的中醫治療

搶救乳汁大作戰

緩解產後腰痠有一套!

孕期癢癢受不了-談妊娠搔癢性蕁麻疹樣丘疹

中醫產後消水腫,和大象腿說掰掰!

中醫緩解產後掉髮有撇步,產後媽咪的千千煩惱絲

產後大便難,中醫好妙方

麥芽退奶還發奶?中醫來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