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是相當重要的人生大事,為了要育孕小生命,懷孕期間母體經歷了體重,乳房,心裡或內分泌的大小改變!
在古早時農村時代,醫藥衛生條件不佳及物資缺乏的情況下,生產是一件危險的事情,臺灣俗諺說:「生得過雞酒香,生不過四塊板」,生產過程順利,變會準備香噴噴的雞酒,如果難產,產婦常有生命危險,另外產後氣血流失,在華人社會,有坐月子(Doing the month)的習俗,包括飲食、中藥、藥膳等調養,生活起居等相當繁複的習俗,以維持產婦身強體壯的基礎,延續家族的生命。
在討論坐月子的膳食之前,先來了解甚麼是產褥期吧!
(可參考:懷孕時期母體的改變,媽咪親餵的夢魘 談談乳腺炎(上)—乳房發育與乳汁分泌,媽咪親餵的夢魘 談談乳腺炎(中)—初乳與成熟母乳與媽咪親餵的夢魘 談談乳腺炎(下)—乳腺炎的中醫治療等四篇文章)
產後期又稱產褥期(Postpartum period, Puerperium)
是指分娩後當與妊娠相關的母體生理變化恢復到非妊娠狀態時的時間,通常被認為是分娩後約六到八周,有些情況下甚至常達一年。
子宮復舊(Uterine involution)
在胎盤分娩後,子宮立即開始恢復其非妊娠大小和狀態,這一過程稱為子宮復舊。子宮肌層肌束的收縮會收縮子宮內膜血管並阻礙血流,這是防止胎盤部位出血的主要機制,有些產婦子宮肌層收縮無力,反而容易造成出血。
當胎盤娩出後,子宮就立即收縮,在肚臍周圍可找到球狀的物體,子宮底的高度,通常會請產婦做環型的子宮按摩,藉此加速子宮的收縮,幫助惡露排出體外,而且,預防子宮收縮不良造成產後出血。
子宮底高度會隨著產後的天數而有改變,由肚臍開始每天大約下降一指幅(F)(1公分)。所以產後宮底;第二天,肚臍下二指幅;以此類推。這種下降程度,可以記錄成肚臍下1公分,肚臍下2公分等等,產後十四天以後子宮會下降到骨盆腔內,就觸摸不到了。
產後六到八周子宮也會由懷孕時被撐大恢復到原本的大小,子宮的重量從產後立即約1000克減少到60克。初產婦復舊的較經產婦快。
惡露(Lochia)
是指產後陰道所排出的分泌物,混合了子宮出血、胎盤碎片、胎膜、蛻膜、子宮及子宮頸的分泌物。惡露產生,主要是來自胎盤與子宮剝離後,在子宮與胎盤接觸面的血管傷口出血所致,這些出血混著殘存的胎膜或胎盤碎片而排出。
圖一 不同階段的惡露 由UpToDate整理
分成不同階段的惡露(參考圖一),產後分泌物的總體積為200至500 mL,平均持續一個月。高達15%的女性惡露持續6到8週,持續時間可能與哺乳期或使用含雌激素或僅含黃體酮的避孕藥有關,出血性皮膚病的女性可能更容易產生惡露。
子宮頸(Cervix)
子宮頸分娩時表現為鬆軟、充血、水腫、子宮壁很薄,四到六天約剩兩指幅,一到兩周回復到懷孕前的樣子,子宮頸也開始變厚並形成管道,但撕裂處會有永久的凹陷。
陰道和外陰(Vagina and vulva)
陰道在分娩後立即變得寬大和光滑。隨著水腫和血管的消退會慢慢收縮,第三週恢復皺褶。分娩時筋膜伸展和創傷導致骨盆肌肉鬆弛,這可能不會恢復到妊娠前狀態。
腹壁(Abdominal wall)
腹壁產後鬆弛,但在幾週內恢復大部分,懷孕時腹部撐脹使皮膚的彈性纖維破裂造成深紅色到紫色的妊娠紋,產後漸漸褪成銀白色,但不會完全消失。
月經(Menstruation)
在純餵母乳期間,大約40%的女性在產後6個月仍將保持閉經,產後不哺乳,月經常在28〜42天來潮。哺乳者,在停止哺乳後約42天月經來潮。月經不來仍有可能排卵。要注意避孕。
體重減輕(Weight loss)
分娩後的前六週,大約減少一半的妊娠期增加的體重,產後前六個月體重減輕緩慢。
大小便
產後6〜8小時需能自解尿液,24小時內,尿量可多到2000〜3000毫升。產後常有便秘現象,這與尿多、汗多,生產用力有關。
Reference:
- UpToDate-Overview of the postpartum period: Physiology, complications, and maternal care
- UpToDate-Postpartum contraception: Initiation and methods
- 產後衛教手冊 國泰醫院
- Williams Gynec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