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鏟子開張—恭喜懷孕

38歲的Y小姐,有一個4歲的小孩,是我在中國醫的患者,跟著我一起來到國軍中清分院,她是在去年中快底的時候來到我門診的,那時候她的月經來的很不規律,想要第二胎一陣子了,但去做完輸卵管攝影後月經竟然開始紊亂,因為年紀的關係,她很擔心是否卵泡開始衰退等等的狀況。

於是幫她測了一下hormone 跟AMH, AMH約2.多,hormone 的部分看起來也還算正常。

問了一下,她經常都睡眠很淺、然後頭經常性後頭會脹痛嚴重,所以先從這方面著手,養陰清熱、平肝潛陽,睡眠跟頭脹就趨於穩定,月經的週期也來得更穩定了,同時使用排卵試紙幫忙(因為患者無法配合量基礎體溫,會覺得壓力很大)。

調了四三個月月經都很規則後,排卵試紙強陽也顯示得很明確後,又轉診了生殖醫學科,再確認一次之前做的輸卵管攝影,影像的部分再其中一邊顯影劑排除的速度慢一點,有輕微狹窄的狀況,此外西醫檢查發現內膜偏薄跟排卵的狀況仍不穩定。

所以我們開始搭配排卵藥跟照卵泡,中醫持續做調整,過年前後患者有休息一下,最近又開始,剛好趁勝追擊❤️

其實備孕過程對於中醫來說有測量基礎體溫對於我們調整體質用藥很有幫助。

患者有測量排卵試紙但是為什麼排卵還是很不穩定呢?主要是因為排卵試紙是排卵試紙的原理是在測量尿中的黃體促素(luteinizing hormone,簡寫為LH)。在排卵前24~48小時會有一波黃體促素(LH)分泌的高峰,因此排卵試紙的用意是在偵測這個高峰的時間。LH升高是一個訊號,告訴卵泡該排卵囉~但卵泡是不是會照著訊號排卵,有時候還是不一定的,另外有時從血液的高峰值到尿液的偵測也可能會有一些延遲,而排卵試紙一般一天只會使用一次,所以錯過精準的時間也是有可能。

這個患者一開始有做過hormone的檢查,所以也可以排除掉一些可能會讓排卵試紙不準確不穩定的狀況像是:
一些LH很像的激素(比如HCG、TSH、FSH)也可能被試紙檢測到。一些會引起 TSH或FSH升高的情況(某些神經系統疾病和甲狀腺疾病,以及使用某些特殊的藥物),都可能造成尿裡出現高濃度的非LH。這時候排卵試紙強陽並不能說明即將排卵。
或是多囊卵巢症候群(PCOS)患者體內的促黃體生成素(LH)水準較高,LH/FSH比值大於2.5或者3,也可能測到強陽。

最準確的的確是超音波或抽血追查排卵反應❤️

這個金鏟子是我在中國醫的學弟妹送我的,金鏟子象徵「緊產子」,古代會將鏟子拿到註生娘娘廟過爐加持,因為註生娘娘是司掌懷孕生產、保護小孩的的神明,放到床底下,就能夠讓肚皮有好消息、順利產子。主要也是希望能延續之前在中國醫產子的好孕氣唷!

向屑屑說掰掰—中藥皮膚黴菌感染治療

Z先生是我來到國軍中清分院來到我門診的,來到國軍中清分院後可能搭上了疫情後即將要脫口罩的風潮,各式痘疹的患者也很多(傻笑,下次再來分享),皮膚疾病一下子增加了不少。

因為家裡有養寵物的關係,皮膚科診斷為黴菌感染,有過去幾個月有使用過類固醇、抗組織胺等等的藥物,現在則是只有擦外用的抗黴菌藥膏,但症狀仍持續。

皮膚外觀紅,觸摸微熱,脫屑剛開始就診的當下比較大片,癢感明顯,臉部油膩,頭髮也經常會有脫屑,容易口苦,排便偏濕軟,較黏,身體容易感到沉重感,疲倦,睡眠的部分長期有在外院的中醫診所調整目前睡眠可以,仔細詢問飲食其實不太吃烤炸辣的食物,唯獨偶爾喜歡喝一些冰冷的飲料,舌頭呈現胖大暗淡,苔膩微黃的狀況,脈把起來不是非常有力。

因此調整祛風、清熱、祛濕的比例,同時維持睡眠的穩定,除了皮膚的症狀開始比較穩定外,身體沉重疲倦的狀況也改善許多,皮膚也變得很細緻滑順喔!

但因為中間清明節雨季變嚴重,內濕與外濕夾和有反彈一周,加上季節開始轉往濕度更高、熱度增加的情況,還是持續請患者回診唷!

來到國軍中清分院陸續有一些治療上的好消息,再與大家分享唷!

看節氣學中醫—穀雨


穀雨主要在國曆的4月19—21日,是屬於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穀於水也。雨讀作去聲,如雨我公田之雨。蓋穀以此時播種,自上而下也。」此節氣時天氣溫和,雨水明顯增多,有利於農作物中穀類作物的生長,因此穀雨又有「雨生百穀」之意。

🔖民間在穀雨節氣有摘穀雨茶、走穀雨、祭海、吃春、賞花等習俗。

➡#穀雨茶
是穀雨時節採製的春茶,是穀雨這天採的鮮茶葉製成的茶葉,而且要上午採的。穀雨茶色澤翠綠,葉質柔軟,香氣宜人,據說穀雨這天的茶喝了會清火、辟邪、明目等功效。

➡#穀雨花
牡丹花又稱為「穀雨花」,穀雨的前後正是牡丹花開放的季節,牡丹花有著吉祥富貴、繁榮興旺的寓意。

🔖健脾利濕為重點
穀雨季節時的養生除了追循我們前面中清小學堂提及的 #春分、#清明的春季養生外,因為降雨的機率增加、濕度更加重,因此可更增加一些 #祛濕利水 的食物,多吃一些能健脾除濕的食物,例如薏仁、芡實、黑豆、冬瓜、山藥、百合、木耳等,都可用來入菜或熬粥,最養脾胃。

另外過完 #穀雨 後就會進入到夏季了,雨水增多、氣溫轉暖的環境下,反而會轉為 #濕邪 和 #熱邪 侵犯人體,且根據#濕熱 停留的位置不同,可能出現身體痠痛或是皮膚搔癢溼疹等問題,濕熱流於皮膚,發粉刺痤瘡、濕疹等皮膚病;濕熱流於肌肉,見肌肉痠痛乏力,或下肢腫脹疼痛,春夏相交,濕熱交和,容易渾身發熱、心浮氣燥;濕熱阻滯腸胃則可能出現脘腹痞悶、嘔惡、大便溏瀉或黏膩不暢等狀況。

這節氣中的飲食要避開生冷寒涼的食物與甜食,以免加重體內濕氣,損傷脾氣;並且減少久坐避免傷脾氣。若居住環境溼度較高時,記得可以打開除濕機減少外濕對身體造成影響。

➡#陰陵泉 幫助消除脾濕、健脾理氣
陰陵泉屬於足太陰脾經的穴位,可以緩解腹脹、水腫、腹瀉等症狀。
📍位置: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踝後下方凹陷處。
📍按摩方式:有拇指按壓力度適中有感覺到酸脹即可,每天按揉 10 分鐘。

#國軍臺中總醫院中清分院中醫科 關心您

看節氣學中醫—清明

清明主要在國曆的4月4日到6日

《曆書》記載:「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乙,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講述的是說清明位在春分之後,此時冬日已去,經過春雨洗滌後的空氣清新,一切得以明朗,故稱此時節為「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也可以看的出來清明節氣的前後春雨綿綿,尤其是上周末台中突如其來的陰雨,氣溫驟降應該就讓不少人很有感觸了。

清明時節溫差大、濕度高,使得人體容易感受到 #風邪#濕邪

🔖甚麼是中醫提到的 #風邪?

➡️風為陽邪,其性開泄,具有升發,向上向外的特性。故風邪常傷人上部(像是頭面、鼻系等等)和肌表,而見汗出、惡風、頭痛、面部浮腫等。

➡️風性善行數變,具有發病急,變化快,病位行走不定,症状變幻無常的特性。如遊走性關節疼痛;皮膚瘙癢,發無定處。

➡️風邪也常與其他病邪結合一同致病,如風寒、風熱、風濕、風燥等。

🔖甚麼是中醫提到的 #濕邪?

➡️濕性重濁。一身困重,頭重如裹,四肢肌肉酸困沉重、關節重痛等。

➡️濕性粘滯,病勢纏綿,濕邪不易速去,病程較長。

➡️濕為陰邪,易傷陽氣阻滯氣機。

➡️濕性趨下,像是帶下、腳氣、水腫等濕邪為病,亦多見於下部或盛於下部。

#風邪和#濕邪入侵經常可能出現過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濕疹、汗皰疹、四肢關節痠重痛、精神疲倦昏沉、頭暈腦脹等症狀。

「清明芋,穀雨薑」當令食材生薑就很適合,生薑有發散風寒、溫肺暖胃的功效,炒菜煮湯時加一點薑有助於提高免疫力,預防感冒。如果不小心淋了雨有點畏寒,關節痠痛的感覺可以喝點薑茶、泡熱水來幫忙緩解症狀。平常也可以用紫蘇葉泡茶,可以預防外感風、濕邪。

🔖同廠加映! 清明節又稱「#潤餅節

清明時節會吃潤餅,主要是由古代的「寒食節」演變而來,因為寒食節不能生火,所以人們會用餅包覆事先準備好的食材食用,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潤餅。

但其實潤餅是熱量相當高的食物,2張潤餅皮的熱量相當於1/3碗白飯,加上內餡含糖量也高,三高及糖尿病族群可能要注意不要吃多囉!

幾個小方法來減少熱量:

➡️餅皮可改為全麥餅皮。

➡️肉改為水煮雞胸肉,瘦豬肉絲、豆干取代油麵、五花肉、炸蛋酥、香腸等。

➡️花生粉及糖粉建議加一匙就好,或是把花生換成綜合堅果。

➡️增加高麗菜、胡蘿蔔絲、韭菜、香菇絲、苜蓿芽、豆芽菜等高纖蔬菜的比例。

➡️配菜以清燙或蒸煮為主,伴些麻油、香油或橄欖油就好。

#國軍臺中總醫院中清分院中醫科 關心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