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殼暈暈好慌亂-談頭暈(下)中醫觀點

此篇文章內容為107/05/26 早上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中醫健康講座 整理

(可參考:頭殼暈暈好慌亂-談頭暈(上)西醫觀點

  • 《素問.至真要大論》:「諸掉眩,皆屬於肝」
  • 《靈樞.口問》說:「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頭為之苦傾,目為之眩」
  • 無痰不作眩
  • 「所謂眩暈者,眼花屋轉,起則眩倒是也,由此觀之,六淫外感,七情內傷,皆能導致」

中醫古籍裡關於暈或是眩的描述相當多,也不乏像上述如此生動的描述

虛證或是實證皆有可能造成頭暈的情況,在中醫當中依據四診合參針對不同的情況做調整

中醫常見的證型與用藥如下:

Dizzy中醫.png

還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忙呢?

  • 早晚藉由梳頭疏理督脈膀胱經,與膽經氣機
  • 在穴位上面可以選擇頭部的穴位清理頭目,引氣上行
  • 百會穴:督脈、足太陽之會,安神,醒腦,開竅,明目,升提陽氣的功能,頭頂正中線前髮際後5寸處,約當兩耳尖直上頭頂中央。
  • 風池穴:具有祛風,解表,清頭目,利五官七竅的功能。項部枕骨下,斜方肌上部外緣與胸鎖乳突肌上端後緣之間凹陷處。

 

Reference:

老人之頭昏與眩暈 當代醫學第 40 卷第 11 期 2013 年 11 月
老年人眩暈的鑑別診斷與治療 家庭醫學會
眩暈病中醫護理方案的應用及可行性研究實用臨床護理學雜誌2017年第2卷第45期
眩暈症中醫證候臨床分析 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2007年10月
中西藥加針灸治療眩暈症的臨床體會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誌2011年12月第14卷第23期

 

頭殼暈暈好慌亂-談頭暈(上)西醫觀點

此篇文章內容為107/05/26 早上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中醫健康講座 整理

患者: 醫師我頭好暈~~~

醫師: 頭暈是怎麼樣發作的呢?

患者: 天旋地轉好想吐~~~

門診中我們常常可以見到這樣的情況

究竟有多少人為頭痛所苦呢?

  • 約有20-30%的人曾經有頭暈的經歷
  • 盛行率約為5%-10%
  • 40歲以上高達40%
  • 年齡超過85歲者則有一半
  • 在這些老人中,約2/3有持續性或反覆發作 的症狀
  • 女>男

為何於老年人常見呢?

  • 老化引起周邊前庭器官、本體感覺、視覺的結構/功能退化,中樞神經系統整合能力的退化,此外肌肉與血壓等反應性變慢
  • 多種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較易引起動脈粥狀硬化,造成周邊與中樞前庭系統缺血
  • 多種藥物治療慢性病,更易因藥物引起頭昏與其他不良反應

頭暈可引起跌倒、造成患者受傷,又因害怕發生跌倒而自行限制身體活動與社交活動,造成日常生活功能受損,生活品質下降!

頭暈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較常見四種情況:

眩暈(vertigo

  • 感覺自身或周遭環境在移動(實際上並沒有移動)通常旋轉的感覺,但也可能是搖晃、傾斜的感覺。
  • 可能會伴有噁心、嘔吐、站立或走動困難。
  • 前庭系統疾病相關。

不平衡感或不穩定(disequilibrium

  • 通常合併有空間定向力喪失。(對地點、空間 (我在哪裡?)較無法辨識與察覺)
  • 可引起不平衡的疾病狀況包括巴金森氏症、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前庭病變、小腦病變、視力/光線不良
  • 頸椎退性關節炎可形成骨刺或椎間孔狹窄,壓迫到脊椎動脈,影響腦幹的血流供應而引起不平衡感。
  • 肌肉骨骼病變也可引起不 平衡感。

昏厥感(presyncope)

  • 感覺要喪失意識或昏厥,可能合併有心悸、冒汗、臉色發白,但少見眩暈。
  • 通常由於大腦缺血所引起。
  • 病因有:姿態性低血壓、貧血、血量過低 (因脫水、出血引起)、虛弱、臥床過久、營養不良、藥物副作用。心律不整(心跳速率過快或過慢)、心肌梗塞等心臟疾病。

特異性(非典型)頭昏

  • 頭昏腦脹(lightheadedness)、頭重腳輕、眼冒金星、眼前發黑、腦袋空空、精神 恍惚、無法專注、全身無力、與外在環境喪失 聯繫等不明確的症狀。
  • 常見原因為過度換氣、焦慮、壓力、低血糖、低血氧、虛弱、臥床過久、感染、頭部外傷後、藥物副作用。

身體維持平衡的機制

由三個方面協調平衡:

  • 視覺:藉由眼睛所提供物體大小/方向/距離提供身體位置以及運動狀況的訊息
  • 本體感覺系統:位於四肢肌肉與 關節的神經末梢,負責感受觸覺與震動感覺。讓身體知道姿勢/位置/動作以修正動作
  • 內耳前庭器官:內耳前庭包含半規管與橢圓囊與球型囊(統稱耳石器),前者負責感覺同一平面的旋轉加速度;後者則感受地心引力/前後移動的直線加速度

頭暈的原因?

可以分為五種原因:

  • 耳性原因:由內耳所引起的,良性陣發性頭位眩暈症(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與前庭神經炎(vestibular neuritis)佔了大部分
  • 中樞性原因:腦血管病變占一部分
  • 內科性原因:包含像是貧血,姿態性低血壓,心律不整,甲狀腺低下等情況
  • 心理性原因:恐慌,焦慮,憂鬱
  • 頭部創傷原因

西醫的診斷流程

Dizzy DD.png

圖片與整理來源 老年人眩暈的鑑別診斷與治療   家庭醫學會

會根據所檢測出來的原因進行治療

Reference:

老人之頭昏與眩暈 當代醫學第 40 卷第 11 期 2013 年 11 月
老年人眩暈的鑑別診斷與治療 家庭醫學會
眩暈病中醫護理方案的應用及可行性研究實用臨床護理學雜誌2017年第2卷第45期
眩暈症中醫證候臨床分析 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2007年10月
中西藥加針灸治療眩暈症的臨床體會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誌2011年12月第14卷第23期

 

 

男人的長壽病-談良性攝護腺腫大(下)中醫觀點

(可參考男人的長壽病-談良性攝護腺腫大(上)西醫觀點

《素問至真要大論》水液渾濁,皆屬於熱皆屬於熱

《靈樞本輸》三焦…實則癃閉,虛則遺溺

《金匱要略》熱在下焦,則尿血,亦令淋密不通令淋密不通

在古文中描述小便的文字非常多,中醫古文中並沒有攝護腺肥大這個病名,但症狀分散在很多不同的篇章當中:

  • 頻尿、尿急、夜尿、排尿困難、小便不禁等症狀,散見於「癃閉」「精癃」等篇章。

  • 炎症如:尿頻、尿道灼熱澀痛、排尿不暢,屬「淋證」、「精濁」、「白淫」、「白濁」範疇。

  • 組織增生屬於「積」的範疇,形成原因為氣虛或氣滯,可導致尿、濁、瘀血等病理產物在體內堆積,日久而成「積」

    關於小便的部分在中醫中考慮的是整個水液代謝的運作:

中醫看小便因此攝護腺肥大的中醫病因病機牽扯到的臟腑其實相當多,病位定位在膀胱,腎與膀胱互為表裡,腎氣氣化又可以助膀胱控制開合,與小便的排泄跟儲存相關。

病位.png

中醫常見的證型:

  • 腎陽虧虛證:排尿無力,小便頻數,夜間尤甚,伴見面色晄白,神疲乏力,精神萎靡,畏寒肢冷,腰膝酸軟,舌淡苔白,脈沉微。當溫陽化氣,可用濟生腎氣丸或金匱腎氣丸加減。
  • 陰虛火旺證:表現為小便頻數而少,淋漓不暢,時發時止,伴有頭暈耳鳴,口乾便結,舌紅少苔,脈細數。當滋陰降火,知柏地黃丸加減。
  • 瘀濁阻塞證:表現為小便淋漓不暢,或尿細如線,甚則點滴難出,舌紫暗,舌下靜脈迂曲怒張,脈澀或細。行瘀利水,選用代抵擋丸或桂枝茯苓丸加減。
  • 膀胱濕熱證:表現為尿道灼熱,小便黃赤頻數,排出不暢,甚則小便不通,點滴難下,少腹脹滿,疼痛隱隱,口乾不欲飲,大便幹結,舌紅苔黃膩,脈數。清利膀胱濕熱,可用八正散加減。
  • 肺熱氣鬱證:表現為小便不暢,少腹脹滿,寒熱咳嗽,呼吸短促或喘息,舌紅苔微黃,脈象沉數。宣肺利水。可以用越婢湯加減。
  • 脾氣虛弱證:時欲小便而不得解,或小便量少不通暢,腹部肛門墜脹不適,似欲大便,神疲乏力,舌淡胖有齒痕,脈緩無力。當益氣健脾,用補中益氣湯加減。

那些穴位有幫助?

可以選用任脈與足三里穴位:利水,通小便。

水道: 臍中下2寸旁開2寸處;歸來: 臍中下4寸旁開2寸處。

或是元氣之根:元氣 助氣化。

氣海:下腹部正中線臍中下1.5寸處;關元:下腹部正中線臍中下3寸處。

Reference:

  1. 良性攝護腺增生的診斷與治療-家庭醫學會
  2. 攝護腺肥大的雷射與手術治療-家庭醫學會
  3. UPTODATE-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4. 台灣男性學醫學會
  5. 台灣泌尿科醫學會
  6. 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臨床診療指引
  7. 中醫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研究進展 郭旭堂 實用中醫藥雜志
  8. 中西醫結合治療前列腺增生臨床研究 沈曉笑 四川中醫
  9. 針灸聯合中藥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療效觀察  何偉中華針灸電子雜志

 

男人的長壽病-談良性攝護腺腫大(上)西醫觀點

此篇文章內容為107/04/28 早上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中醫健康講座 整理

在診間中病人常常會抱怨….

「醫師:我小便常常尿不出來……」

「醫師:我小便細細滴滴答答,常常需要花很長時間……」

造成這種症狀的元凶常常是良性攝護腺肥大(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簡稱BPH,講這個主題之前我們必須要來認識一下前列腺這個重要的男性器官

攝護腺在哪裡呢?

攝護腺又叫前列腺,長: 4-6cm 寬: 3-4cm 高: 2-3cm 重約20g,直腸前方與膀胱下端中間有尿道經過,輸精管由後方進入(參考圖一,黃色標起來的就是攝護腺的位置)。

 

攝護腺位置

圖一 前列腺解剖圖 圖片來源:https://www.webmd.com/urinary-incontinence-oab/picture-of-the-prostate

攝護腺分成那些區?

攝護腺分成中央區移行區周邊區,大部分BPH發生在移行區。

分區.png

圖二 攝護腺分區 圖片來源:香港泌尿外科http://hkua.org/healthinfo01.php

攝護腺有哪些功能呢?

攝護腺液佔精液含量15%,鹼性可中和陰道酸性保護及滋養精子,防止通過陰道時受到破壞,另外可液化精子使精子活動力提高。

攝護腺與年齡的關係?

在男性40-50歲占20%,51-60歲占50%,超過80歲有百分之90%,症狀嚴重程度與年紀有關。

發生率.png

圖三 攝護腺與年齡的關係 圖片來源:UpToDate

造成攝護腺肥大的原因?

目前的機轉仍不明,目前發現與基因,年齡,雄性素,肥胖,發炎可能相關

(可參考:(續)中老年危機-男女更年期

男性體內的5α還原酶活性會慢慢增加,使體內的二氫睪固酮(DHT)濃度升高,攝護腺因長期受到刺激,因而產生良性攝護腺增生。

如何診斷良性攝護腺肥大?

包含有病史詢問肛門指診,與實驗室檢查。

 病史詢問

良性攝護腺腫大的症狀主要根據國際前列腺徵狀評分表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 (IPSS),可以分成排尿症狀(尿不乾淨,排尿斷續,尿流無力,排尿費力)與儲尿症狀(頻尿,尿急,夜尿),依照過去一個月內的症狀做評估,最高五分,最低零分,分別分類為輕度(0-7),中度(8-19),重度(20-35。

IPSS.png

圖四 IPSS Score 圖片來源:良性攝護腺肥大的診斷與治療 家庭醫學會

但這些症狀必須要與尿路感染,心臟系統性疾病,攝護腺癌,神經性膀胱炎,或是帕金森氏症,結石等做鑑別。

肛門指診

因為攝護腺與直腸接近,因此肛門指診可以幫助觸摸到攝護腺大小,硬度彈性,對稱性,腫塊等,另外肛門括約肌張力也可以做為失禁等神經性的檢查。

(可參考:http://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1462

實驗室檢查

則會常規檢驗尿液,攝護腺癌特殊抗原(PSA),如果年紀大懷疑有癌症的可能要做尿液的細胞學檢查。PSA會隨年齡稍微升高。

PSA AND AGE.png

圖五 PSA隨年齡增加的範圍 圖片整理至UpToDate

西醫如何治療良性攝護腺肥大呢?

主要分成藥物手術,與生活習慣的調適。

藥物治療

可以分成以下幾種,分別是使膀胱出口與尿道平滑肌放鬆減輕尿道阻塞症狀,或是減小攝護腺體積的藥物。分別的副作用為:前者可能造成血壓下降(姿態性低血壓、頭暈)適合有高血壓的BPH患者;後者對前列腺的作用降低,藥效較緩慢。 可將前列腺縮小,但停藥之後會再度發生肥大。
有陽痿的副作用。

何時需要做手術?

當藥物治療無效或是反覆發生泌尿道感染, 尿滯留, 血尿, 膀胱結石等併發症時就需考慮動手術,手術的方式就是刮除阻塞暢通尿道,目前常見的選擇方式為單極電刀刮除術(Monopolar TURP),雙極電刀刮除術(Bipolar TURP),攝護腺雷射手術(Laser prostatectomy)。

生活習慣的調整

喝水不過量,儘量白天喝,晚上少點喝,平時訓練膀胱,與凱格爾運動改善儲尿功能,避免飲酒或吃辣刺激神經,加重症狀,多吃蔬果,並正確告訴醫生用藥及病史。

下一次我們再來看看中醫如何看這個疾病!

Reference:

  1. 良性攝護腺增生的診斷與治療-家庭醫學會
  2. 攝護腺肥大的雷射與手術治療-家庭醫學會
  3. UPTODATE-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4. 台灣男性學醫學會
  5. 台灣泌尿科醫學會
  6. 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臨床診療指引
  7. 中醫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研究進展 郭旭堂 實用中醫藥雜志
  8. 中西醫結合治療前列腺增生臨床研究 沈曉笑 四川中醫
  9. 針灸聯合中藥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療效觀察  何偉中華針灸電子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