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節氣學中醫—春分

春分主要在國曆的3月20到22日

🔖春屬肝木,萬物陽氣萌發

春分時節,屬於四大節氣之一,這個時候太陽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等長,於是有「春分秋分,日夜均分」的說法,在中醫當中與「陰陽平衡」為首要。;過了春分北半球逐漸晝長夜短、日照增加,春夏的陽氣開始升發。

春天在中醫五行屬於木與肝,與肝相應,養生保健要順應春天「陽氣生發,萬物始生」的特點,也就是春天的「萌發」特性,借著人體的陽氣上升,新陳代谢的旺盛,讓春陽蘊藏的氣機得以宣達運行,可以多到#戶外踏青活動振奮精神。

也因春季向上向外發散的性質,應減少過食烤炸、甜食、酒、薑母鴨、燒酒雞等辛辣滋補的食物,或熬夜、發怒等容易造成上火的情況,而出現高血壓、生理期失調、皮膚炎症、痤瘡大爆發等疾病。建議早睡早起,規律作息,可以選擇多吃綠色養肝的食物,包括綠豆芽、花椰菜、枝豆、高麗菜、菠菜等食物。

「春天後母面」、「倒春寒」,指的是天氣在春天不穩定,早晚溫差大,因此使得許多人容易受寒著涼,「春捂秋凍,不生雜病」,春天不要急於脫掉厚重冬衣,此時採取#洋蔥式穿搭,視天氣狀況適當的增減衣物,就可以減少感冒著涼的情況。

春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一年當中花開最美的時候,花茶類疏肝解鬱非常適合在春季飲用,像是玫瑰枸杞茶;身體濕氣困重的人可以在花茶裡面適當添加陳皮健脾化濕。

玫瑰枸杞茶:玫瑰花12公克、枸杞9公克、薄荷6公克 。可以幫助疏肝解鬱,治療頭脹、頭痛、情緒不定及經期紊亂等。薄荷先以藥袋包裝,將玫瑰花、枸杞放入保溫杯或保溫瓶中,加入500c.c.熱水,再放入薄荷藥袋即可。

🔖春天老是疲倦睡不飽?「#春困」來襲

另外節氣往清明穀雨的漫漫進展後,天氣忽冷忽熱,大氣濕度增加,容易使人感到沉重、痠痛、疲倦、乏力、嗜睡,這類人平常屬於濕性體質,又感受外在濕邪影響,導致「春困」發生,如果平常沒有運動習慣,身體更容易覺得不舒服。此時可以增加有氧運動,微微流汗以去除濕氣,另外就是避免低溫生冷的食物,減少腸胃道負擔。

如果覺得疲倦會使用像是黨參、黃耆,有些患者越睡越累濕氣需要去除,四神湯含有蓮子、芡實、山藥、薏米對於健脾祛溼效果不錯。

🔖同廠加映! #春分也是#長高的好季節

長高在中醫當中有兩個季節備受重視

👉春天 :是陽氣剛開始產生、充滿生命力的季節,在這個節氣中非常適宜生長發育的,可以在春天的時候調理三個月

👉秋天:白露轉骨,入秋天時慢慢轉涼,陽氣收藏,讓身體儲存能量,也是可以調理三個月。

‼️但並不是長高就吃轉骨方唷!

轉骨方因為富含補腎藥,加速骨頭礦物質的填充,因此用在 Tanner stage4,大約是女生初經來潮後,男生長痘痘、長痘痘、變聲沙啞、長陰毛、腋毛的時期,過早吃提早閉合骨骺,反而抑制生長。

門診上會觀察小朋友長高的速度、父母的身高、運動、營養、睡眠、情緒、紓壓等進行多方保健,也會合併中藥、針灸、與雷射針灸做調理。

#國軍臺中總醫院中清分院中醫科 關心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