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呀咳呀咳嗽咳不停—談談中醫看慢性咳嗽

最近門診來了非常多咳嗽的患者,俗話說:「總舖驚呷午,醫生怕治咳,做土水驚抓漏」,咳嗽的原因非常多種,有些又相當難纏。

為什麼會咳嗽

咳嗽其實是一個防禦機轉,用來排除外來的異物跟佇留於呼吸道的痰。

咳嗽可以為自發性(自願咳嗽)與反射性。

機轉涵蓋複雜的反射弓,又可細分為傳入、中樞、傳出三個路徑。

傳入路徑負責接受到刺激後將訊息傳至中樞。

常見的刺激物質可分為

  1. 機械性(含異物、灰塵與小粒子、黏液、震動)
  2. 感染發炎性(組織胺、發炎性細胞激素、前列腺素、神經激肽)
  3. 與化學性(刺激痛覺神經的辣椒素、高張與低張液體、熱能、酸性物質)。

刺激會啟動位於咽部, 氣管, 氣管隆突, 與支氣管的接收器, 將訊號透過第十對腦神經(迷走神經), 經中樞路徑傳遞至大腦的延髓

中樞路徑包含延髓灰質的孤束核、腦幹的呼吸網(咳嗽中心)、皮質下和皮質。

經中樞處理後的訊號再經由傳出路徑傳至喉部、呼吸肌、骨盆腔肌群,讓我們做出咳嗽的動作。

咳嗽反射傳出的神經會有下列反應:

  1. 橫膈和肋間肌收縮,相對於肺是負壓
  2. 空氣進入肺部形成一個壓力
  3. 聲門關閉
  4. 腹肌收縮引起橫膈放鬆
  5. 接下來聲帶放鬆,聲門打開,氣體咳出
  6. 此過程可將呼吸道內的刺激物咳出

咳嗽在現代醫學可分為:急性(少於3週)、亞急性(持續3至8週)、慢性(持續超過八週)。

  急性咳嗽可由於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見原因),急性細菌性鼻竇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加劇,過敏性鼻炎及環境暴露。較嚴重的原因如肺炎,肺栓塞,心臟衰竭。

  亞急性咳嗽最常由於細菌性鼻竇炎或哮喘,也可以發生在感染後(如上呼吸道感染不伴有肺炎)。亞急性咳嗽通常可不經治療而緩解。

  慢性咳嗽的原因很多,在成年人,鼻涕倒流綜合徵、哮喘、與胃食道逆流是最常見的三個原因,此外,還須考慮惡性腫瘤,這些原因常可互相伴隨。

中醫如何看咳嗽

中醫將咳嗽分為外感、內傷二證,外感有風、寒、暑、濕、燥、火之別,內傷則有五臟六腑的分別;而在慢性咳嗽上中醫會先將西醫最常見的原因做鑑別診斷,再依體質進一步辨證論治。

外感咳嗽

外感咳嗽除了有風、寒、暑、濕、燥、火之別,一般會同時辨別表症(分為表衛及表肺):表衛症如身體痠痛、頭痛、發熱惡寒、流汗,表肺症如噴嚏、鼻水、鼻塞、咽癢、咽痛、咳嗽、呼吸喘促。

內傷咳嗽

內傷咳嗽中醫則從營衛功能、氣血陰陽平衡來調整體質(常會跟患者說類似免疫力的概念(笑))。

營氣,起源於中焦,入心化赤為血,即由脾胃運化的水穀精微之氣而來,入心化生為血液;衛氣,根源於下焦(腎),起源於中焦(脾胃),開發於上焦(心肺);在營衛的調節中,肝(中醫臟腑名,這裡指的是自律神經功能,)主氣的疏發,幫助脾氣散精上歸於肺。

臨床上咳嗽在病史上須詢問:

(1)  咳嗽的時間:白天或下午或晚上;晚上易咳嗽,可能是肺寒或陰虛;每天到了下午逐漸加重,偏於氣虛;剛上班或下班時咳嗽,或上班時咳嗽、假日則緩解,陣咳(咳嗽一段時間之後停止,止後一段時間又作),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不同季節需考慮"時氣"導致的咳嗽。

(2)   有沒有那些加重因子:說話較多後,屬於心肺虛;進食後,須考慮胃、食道及食積的問題,或食物刺激咽喉;運動後,偏於心虛(氣、血、陰、陽);情緒激動後,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全身遇冷發作,屬於虛寒體質;喉嚨遇冷發作,屬於肺寒;全身遇風發作,屬於表衛不固;遇冷熱交替發作,屬於營衛不和;肌膚觸冷物發作,屬於衛表虛;躺下加重,可能與胃食道逆流、鼻涕倒流、肺水腫有關。

(3)   有沒有那些緩解因子:喝水,喝熱水,空腹,休息,環境改變,姿勢改變等。

(4)   伴隨症狀有哪些:胸悶痛,脅痛,尿失禁,呼吸困難,咳到想吐。

(5)   聽一聽患者的咳聲:聽咳聲還可分辨痰的重濁度與多寡,決定化痰藥的方向及劑量;咳聲是否有力,是否伴隨呼吸喘促,決定是否需補益或緊不緊、是否有逆氣感決定宣發、肅降肺氣的程度。

(6)   痰:局部發炎產生滲出物須考慮病菌感染或異物刺激(包括胃酸、辛辣食物、鼻涕倒流)。痰的來源很重要,可能來自於鼻腔、咽喉(發炎導致滲液)、胃、肺、系統性原因導致肺水腫等。痰應再細分痰濕水飲,臨床上辨痰的黏稠度來區分寒熱,熱爍津液為痰故黏,痰稀有沫則為寒;痰的顏色也很重要,是否為黃色、綠色、鐵鏽色、夾有血絲等。

(7)   咽喉:咽癢欲咳仍有外感風邪,咽癢欲清咽則不一定是外感。咽痛欲咳或咳到咽痛,咽乾,咽喉梗阻感,咽喉濾泡或息肉增生。

有些咳嗽真的不好治療,因為有時涉及到腸胃系統,連飲食上都需要作調整的,無論寒熱的咳嗽,均忌食生冷瓜果、燒烤油炸辣之品,如痰多應忌食甜品。

最後願大家都能遠離酷酷掃呀!!

「針灸與中藥」,緩解孕吐好神奇!

謝宜庭中醫師 繪圖

33歲的F小姐,這次是她第三胎,現在懷孕第八週,口味常常覺得怪怪的,口水很多,喝水容易噁心,吃得下,但現在量變得很少(自述以前是愛吃一族),味道吃甚麼都怪,打嗝脹氣跟胃悶感嚴重,排便每天都有,軟糊,時不時就右側下腹微抽痛,腰痠、稍微有點畏寒,眠差。

舌苔白厚膩,脈象滑軟為主。

診斷後為脾胃虛弱、濕阻氣滯,開立了四君子湯酌加胃苓湯加強健脾燥濕的功能,因為孕初期加上抽痛、與腰痠因此在藥物當中又酌加固腎安胎的藥物作處理,另外也施以耳針幫助加強療效。

下週來,排便、噁心、打嗝脹氣、跟抽痛腰痠的狀況都有改善,甚至還開玩笑說吃完中藥會肚子餓,持續到後來幾周甚至說食慾變好了,幫忙她度過孕吐最不舒服的這幾周。

32歲的G小姐,這次是第二胎,現懷孕第七周,孕吐的非常厲害,晨起就開始吐,喝水吃東西就會吐,嘔氣的非常厲害,常常早上吃了東西到下午晚上就會通通吐出來,排便2-3天一次,稍硬,婦產科醫生有開vit B6跟metoclopramide幫忙緩解孕吐,可是她吃了要就通通吐出來,因為沒有吃東西精神體力都不好,比較累時就覺得下腹緊繃,宮縮出現的頻率比較多,還因此掉了點滴,她想不到辦法所以來求助中醫。

考量到藥物她可能吃不太下,因此中藥的劑量輕,請她一週來2天針灸留針,另外也施以耳針幫助加強療效。

五天後她回診覺得吃的比較下了!雖然晚上還是會吐,但覺得精神比較好,疲累的感覺也比較緩解,宮縮的次數也變少許多。希望能持續幫忙她度過這些不舒服。

為什麼會孕吐呢?

孕期早期常見孕吐,孕吐的發病率大約在70-80%,最常出現在6到12週,有些甚至會持續到20週,超過0.2-10.8%的婦女可能會持續到20週之後,嚴重的嘔吐可能會導致脫水、營養不良、電解質紊亂、酸中毒等情況。


導致孕婦嘔吐的機轉目前歸因於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增加,促使雌激素與黃體素的濃度大幅變化,而引起的症狀。
大量的黃體素除了穩定子宮,減少子宮平滑肌的收縮,故同時也會影響腸胃道平滑肌的蠕動,造成消化不良,出現反胃、嘔酸水等現象。
除了生理狀況外,心理因素也可能造成影響,懷孕的矛盾心情,跟持續嘔吐產生的負面情緒都可能加重症狀的發生。

造成孕吐還有其他原因:甲狀腺機能亢進、多胞胎或葡萄胎、瘦素升高、免疫系統功能異常、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腸胃道蠕動異常等。
多次生產多次懷孕、有動暈症、偏頭痛、味覺敏感的婦女,或是曾經使用動情激素避孕藥產生噁心的婦女都是升高發生率。

中醫怎麼看孕吐呢?

懷孕受孕之後,血聚養胎,傅青主在妊娠門中提到:「夫婦人受妊,本於腎氣之旺也,腎旺是以攝精,然腎一受精而成娠,則腎水生胎,不暇化潤於五臟;而肝為腎之子,日食母氣以舒,一日無津液之養,則肝氣迫索,而腎水不能應,則肝益急,肝急則火動而逆也」,由此看出婦女一旦懷孕,原本應化潤五臟的腎水部分轉為供生胎、養胎之用,肝血的旺盛與否,對胞胎的灌養十分重要,如傅青主所言:「養胎半繫於腎水,然非肝血相助,則腎水實有獨立難支之勢,故保胎必滋腎水,而肝血斷不可不顧」。

媽媽若是孕前本身就肝血不足,或是孕後相對肝血不足,就容易造成肝虛陽旺的情況,肝氣挾持沖氣上逆影響到脾胃;媽媽若是孕前脾胃狀況較虛弱的也容易因此受到影響。

嘔吐的部分又常分為胃氣虛、胃寒與胃熱嘔吐

胃氣虛:嘔不能食,或食入即吐,會伴有氣虛的症狀,精神疲倦無力的情況,舌淡苔白,脈無力。

胃寒:比較多發生在早上,嘔吐不食,或吐清水狀較多,口氣嘴巴的味道不重,還兼夾有一些怕冷的狀況。苔白滑,脈沉,甚至脈沉遲。

胃熱:惡心嘔吐常發生在吃完東西之後,吐出食物的殘渣,嘴巴容易乾有苦味,胃也容易感覺熱熱的,也有比較容易怕熱想喝冷的,舌質紅,苔黃而乾,脈滑數。

平常能夠如何保健呢?

  1. 飲食上應少量多餐,並且避免辛辣或高脂肪食物,也要少吃難消化或易脹氣的食物。
  2. 少吃太多湯湯水水的東西,少喝湯;但仍要分次飲水。
  3. 吃完食物以後,不宜立刻平躺。
  4. 吃適量的蘇打餅乾有助於中和胃酸,有助於緩解孕吐。早上起床時,可吃一點蘇打餅乾。
  5. 醋薑、酸梅,這些都是可以止吐、開胃的食物(生薑或薑絲亦可)。
  6. 水可以加一些稀釋的果醋或檸檬汁來開胃會比較喝的下。

Reference:

  1. 懷孕時期噁心嘔吐探討 家庭醫學會
  2. 中醫治療妊娠劇吐體會 中醫婦科醫學雜誌第1 5 期
  3. 香砂六君子湯及其配伍用於脾胃虛弱型妊娠嘔吐之研究  臺北醫學大學生藥學研究所 陳玉娟
  4. The Effect of Acupressure on the Severity of Nausea, Vomiting, and Retching in Pregnant Wome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omplement Med Res Tara et al. DOI: 10.1159/000505637
  5. Manual Acupuncture Reduces Hyperemesis Gravidarum: A Placebo-Controlled, Randomized, Single-Blind, Crossover Study Journal of Pain and Symptom Management Vol. 20 No. 4 October 2000

中醫師教你健康過中秋,人團圓臉不圓

中醫師教你健康過中秋
謝宜庭 中醫師
謝宜庭中醫師 繪圖

中秋佳節將至,雖然疫情來亂,戶外烤肉受到諸多限制,但從三級疫情到現在,大家都悶慌了,很需要與家人聚聚烤肉、吃吃喝喝。

中秋節三寶,柚子、月餅、烤肉不可少,但在節慶過後,常有許多患者因為大快飲食後導致腸胃不適或是烤肉產生的煙引發呼吸道症狀或眼睛不適而診間來報到。

該怎麼樣才能吃得健康呢?

柚子好吃當注意

  • 柚子雖然富含膳食纖維、鈣質和維他命C等營養成分,但其實熱量也不低,2到3瓣就有60多卡,要適量攝取。
  • 另外柚子中含有「呋喃香豆素(furanocoumarin)」,會抑制人體代謝特定藥物的酵素,會與降血壓、降血脂、抗心律不整、免疫抑制劑、部分安眠鎮靜劑與抗憂鬱藥產生交互作用,使吃下去的藥延長在體內停留的時間,或導致血中藥物濃度異常升高要特別留意。
  • 此外柚子味甘酸、性寒,有消食解酒、理氣化痰、潤肺清腸、生津止渴、補血健脾開胃等功效。適合咳嗽帶黏稠痰(熱咳)、便秘困擾的人使用,但體質偏寒、容易腹瀉的人不宜食用。柚子也會刺激胃酸的分泌,胃酸過多、胃食道逆流的人則要少吃。

烤肉材料要挑選

  • 食材的部分盡量以新鮮低脂為主,像是里肌肉、雞胸肉、海鮮都是不錯的肉類來源搭配多樣的蔬菜,較不易造成身體負擔。
  • 烹調模式也可以先用電鍋、微波爐或瓦斯爐蒸煮預熟,再移至烤肉架上,縮短燒烤時間,避免烤肉滲出的油脂滴到燃燒中的木炭,產生的空氣汙染或是因久烤而產生多環芳香烴( PAHs )的碳氫有機化合物有毒物越來越多,也能防止肉片不熟導致的感染。
  • 烤肉醬為了快速入味納的含量與熱量十分驚人,100公克,大約3個湯匙的烤肉醬就有260大卡的熱量,可以薄薄刷減少使用量或選擇使用其他調味粉作,檸檬汁蔥蒜橄欖油也是很好的替代方案喔!
  • 搭配飲料也盡量選擇無糖去冰的茶飲或水來解膩,糖分過多的飲料容易造成熱量超標,另外酒類在中醫屬於濕熱之品,過度易損傷脾胃,大量冰飲也會加重脾濕,容易導致水分滯留體重上升,還會出現眼瞼面目浮腫的情況!

月餅共享有撇步

  • 月餅很好吃,但製作過程中往往高油高糖,小小一顆就超過兩三百大卡,攝取過量容易增加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肥胖、心血管疾病等風險,偏甜油膩也不易消化,常造成胃食道逆流的症狀。
  • 減少熱量,可以選擇少量蛋黃的,不單是蛋黃酥甚至很受歡迎的奶黃、流心月餅都是高熱量的來源。
  • 也可以選擇使用本土食材入餡的月餅,例如土鳳梨、柚子,可利用食材本身的甜味來減少糖的使用。
  • 多人分享既可以吃到不同口味,又不會增加身體負擔。

中醫穴位茶飲來幫忙

  1. 山楂窈窕茶:主要由山楂、澤蘭、生甘草、益母草、玉竹、炒決明子、玉米鬚、荷葉、黃耆,可以幫助利水消脂、潤腸通便、補氣滋陰。
  2. 中藥茶飲消食積:陳皮2錢、炒麥芽2錢、山楂2錢、薑半夏1錢、茯苓1錢、生甘草5分可以水煮成茶飲,可以幫助消化緩解油膩。
  3. 穴位緩腸胃不適:透過腹部的穴位按摩,如臍周的水分穴、中脘穴、天樞穴、關元穴等,都可以幫助腸胃蠕動,提升體內的代謝。
幫助腸胃不適中醫穴位
謝宜庭中醫師 
謝宜庭中醫師 繪圖

胃燒心了怎麼辦-中醫如何看(2)

胃的中醫生理學

  • 《素問‧靈蘭秘典論》說:“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
  • 脾主運化輸佈水穀精微,胃主受納腐熟水穀 脾氣主昇、胃氣主降 。
  • 脾為濕土,喜燥而惡濕;胃為燥土,喜潤而惡燥 。

《 素問‧經脈別論》說:“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佈,五經並行,合於四時五藏陰陽,揆度以為常也。”

其中就有提到 食物如何在身體中如何被消化吸收

可參考 ( 眼睛鬧水荒-中醫觀點(4)中的關於津液一文與胃燒心了怎麼辦-認識胃食道逆流(1)兩文)

常見的中醫證型與原因

  • 肝氣犯胃型:這類人常常因為情緒的變動或是長期處在一個壓力緊張的情況, 胃脘脹滿,兩脅疼痛,胸悶脘堵,食慾不振 ,常使用四逆散的加味去做治療 。
  • 脾虛氣滯型:這類人常常食慾不振,多吃就會覺得時胸膈噎塞感,大便偏軟偏稀,常常感到很疲倦沒有力氣,常會使用四君子或是六君子進行治療。
  • 胃陰不足型:這類人口乾喜飲,常會有燒心或是嘈雜感,大便偏向乾燥,舌紅苔黃少,常會使用甘露飲的加味進行治療 。
  • 胃熱型:這類人可能食量很大,很容易餓,口渴,口臭,心煩,齒齦腫脹, 舌也較紅,脈象也較有力,常使用三黃瀉心湯或是其他藥物進行治療 。
  • 膽火上逆型:這類病人會有痰多,嘔吐苦水、噯氣、呃逆頻作,胸骨後灼熱,甚至心煩不寐的情況,常會使用溫膽湯加味 。

臨床上病人常常原因與證型夾雜,所以有幾種治療原則可以參考如下

圖一 中醫的治療方法
YI-TING繪圖整理

中醫養生茶飲

佛手柑茶:

  • 藥材:佛手柑3錢、廣陳皮1錢半、紫蘇葉1錢半、炙甘草2錢,以800-1000c.c.的熱水燜泡後即可飲用,
  • 幫助疏肝、理脾、健脾、除脹氣 。

Reference:

  1. 胃食道逆流疾病:一種常見現代文明病 台灣醫界
  2. 胃食道逆流的相關胸痛-家庭醫學會
  3. 咽喉反流與胃食道逆流-家庭醫學會
  4. 胃食道逆流疾病-家庭醫學會
  5. 胃食道逆流病辨證論治的中醫文獻探討-中醫藥研究論叢 21卷1期
  6. 胃食道逆流之中醫證治探析-中醫內科醫學雜誌 13卷1期
  7. 胃食道逆流之中醫治療-北市中醫會刊 17卷3期

胃燒心了怎麼辦-認識胃食道逆流(1)

你是否常感到……

  • 喉嚨卡卡的不自覺就想清痰?
  • 常一直想咳嗽
  • 胸口熱熱的感覺
  • 聲音沙啞
  • 有泛酸感
  • 夜間氣喘的情況

以上都是胃燒心常見的症狀, 一周內出現 2 次以上的症狀須注意

這些症狀主要形成為下:

你周圍有多少人為此所苦呢?

近年來台飲食習慣西化及生活步調加快, 在 1978 年到 2009 年間,盛行率由 2~9% 增加到18~26% ,也就是將近每四個人就會有一個

在了解胃食道逆流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胃的功能

食物之旅


圖一 胃的功能
圖片來源:https://smallcollation.blogspot.com/2014/02/peristaltic-reflexmyenteric-reflex.html#gsc.tab=0

胃在消化道扮演的角色有兩種:

  • 機械性消化:在胃底部可儲存食物,肌肉層交互收縮將食團與胃液充份混合,形成食糜,推進十二指腸。
  • 化學性消化:由含有消化酶的胃液消化 。

食物到胃的時候又發生甚麼事呢?

  • 下食道括約肌鬆弛讓食物進入
  • 當食物與胃液混和時括約肌關閉
圖二 括約肌功能
圖片來源:https://teeccino.com/building-optimal-health/acid-reflux-gerd/

那甚麼是胃燒心?

是指胃甚至十二指腸內容物逆流入食道下端,所引起一系列逆流症狀,或造成食道黏膜組織損害,是一種常見 的上消化道動力功能障礙的食道疾病。

  • 「胸口燒灼感」或「胸骨後燒灼感」,主要是導源於胃逆流物直接對食道上皮下 感覺神經末梢刺激所致,常出現於飯後一至二小時之間,通常在暴飲暴食後其症狀更為明顯
  • 若逆流物湧入口中時,則咽喉會感覺到酸苦味感,但轉換為立位、飲水或服用制酸劑後燒灼感會暫時緩解。
  • 炎症刺激黏膜而引起食道痙攣 ,會造成初期間歇性的的吞嚥困難 。

胃食道逆流形成的原因?

  • 抗回流屏障(anti-reflux barrier): 下食道括約肌張力低下: 抽菸與藥物會將低其張力, 年齡增加也會
  • 腹內壓增加: 肥胖, 懷孕,腹水或腹帶、腰帶過緊
  • 刺激胃酸分泌增加,加重食道被胃酸侵蝕的程度: 咖啡, 茶, 甜食, 高油脂
  • 胃排空時間延遲或胃容量增加: 暴飲暴食
  • 胃內容物接近胃食道連接處: 臥位或側彎

那些人容易好發?

  • 年紀:年紀大較容易出現
  • 常年飲食習慣(如高脂飲食或暴飲暴食)
  • 工作勞累
  • 缺乏運動
  • 情緒精神狀態
  • 肥胖
  • 懷孕
  • 甚至習慣性便祕有著密切的關係

如何診斷?

目前西醫診斷以內視鏡為判定嚴重程度的最佳診斷方法,也是唯一能偵測巴洛氏食道的診斷方法,同時視需要可做組織切片檢查。

內視鏡檢查的時機 :

  • 非典型的胃食道逆流症狀
  • 症狀持續,對藥物治療無反應
  • 存在以下警示症狀(alarm symptoms):吞嚥困難、體重減輕、貧血、吐血、上腹部腫塊。

當然還有其他檢查方法:像是給予2星期的抑制胃酸藥物治療 ,24小時食道pH監測(24-hour pH monitor ) ,胃食道同位素掃描檢查 等等 。

胃食道逆流的藥物治療

圖三 胃食道逆流的藥物治療

其副作用常見如下:

  • 抑制胃酸:可能會造成沙門桿菌的感染
  • 中和胃酸:隨不同離子有不同的副作用:鋁便秘,鎂腹瀉
  • 保護胃壁:打嗝或腹脹等

胃食道逆流的飲食跟生活習慣該如何?


圖四 胃食道逆流的飲食 
YI-TING繪圖整理
圖五 胃食道逆流的生活習慣 
YI-TING繪圖整理

其實中西醫其實觀點上有些類似,下次我們再來討論中醫如何看胃燒心唷!

Reference:

  1. 胃食道逆流疾病:一種常見現代文明病 台灣醫界
  2. 胃食道逆流的相關胸痛-家庭醫學會
  3. 咽喉反流與胃食道逆流-家庭醫學會
  4. 胃食道逆流疾病-家庭醫學會
  5. 胃食道逆流病辨證論治的中醫文獻探討-中醫藥研究論叢 21卷1期
  6. 胃食道逆流之中醫證治探析-中醫內科醫學雜誌 13卷1期
  7. 胃食道逆流之中醫治療-北市中醫會刊 17卷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