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歲的G小姐,月經不規則常常座落在36-40多天不等,去年開始備孕,前年先生婚前檢查發現精蟲較少,經前會乳脹、腰痠,月經來的第一天、第二天會經腹痛,容易怕冷怕風,鼻過敏病史,晨起常鼻流清涕。
來我的門診的時候剛好是排卵過候黃體期的時候,因為月經周期不規則的緣故,我們先安排下次月經來的第二第三天抽看看基礎賀爾蒙的狀況,並且安排先生在做一次精液檢查,同時一起先測量基礎體溫看看。
先生的精液檢查此次狀況都符合標準。
而G小姐測量出來的體溫,真的非常的低
(2/27前的體溫更低都會在35.1-35.0多)。
也跟抽血出來的情況類似吻合。
一般而言排卵前的體溫大約介於36-36.4度左右,排卵後會升高到36.5甚至更高(有些基準抓在36.7),高溫期因孕激素刺激體溫中樞的作用,使之略有升高達36.8~37℃,一般高於排卵前0.3~0.5℃,會持續12-16天,在月經前1-2天或月經第1天下降。


因為周期大概在36天一循環,所以我們估計月經週期的第22天(也就是預估月經要來的日子的前14天 (3/20)) 很幸運的因為患者3/16號的時候剛好做了女性陰部盆腔超音波的健檢也發現這次有一顆卵在左側。
G小姐在3/16,3/19號進行同房。 整個週期我們都使用補腎陽、大補氣血甚至酌加血肉有情之品的藥物,排卵過後再加入相對固腎安胎的藥物,在3/20後體溫上升並且高溫期看起來相對穩定,4/4月經週期第36天時月經也尚未到來,一直到過了一周後4/11跟4/13驗孕,也隨Hcg增加後驗孕棒的兩條線也越來越深,隨後也轉診生殖與婦產科持續觀察當中唷。
黃體素的角色
如果卵子受精,黃體素會刺激供應子宮內膜的血管生長,並刺激子宮內膜中的腺體分泌滋養早期胚胎的營養物質,有助於在整個懷孕期間維持子宮內膜幫助胚胎著床。在懷孕期間,黃體素在胎兒的發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會刺激母體乳房組織的生長;防止泌乳;並增強骨盆壁肌肉為分娩做準備)。在整個懷孕期間,體內的黃體素水平穩步上升,直到分娩和嬰兒出生。如果黃體素過少可能會出現不規則和大量月經出血。懷孕期間黃體素的下降會導致流產和早產。

睪固酮的角色
在女性中,睪固酮是由卵巢和腎上腺產生的。卵巢中產生的大部分睪固酮轉化為主要的雌性激素雌二醇。
過多的睪固酮在幼兒會導致性早熟並導致不育。
在女性中,高血睾固酮水平也可能是多囊卵巢的一個指標,女性可能伴有痤瘡、體毛、髮際線前部禿頂、肌肉體積增加和聲音變深。
而低睾固酮可能會導致情緒障礙、體內脂肪增加、肌肉張力下降、勃起不足和性能力差、骨質疏鬆症、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和睡眠困難。
西醫常見的黃體素補充
因為黃體素的特性,所以常被稱為用於穩定胚胎著床的狀況
為什麼會分這麼多種劑型?
主要是因為經皮給藥途徑可以提供良好的患者依從性,但它不能提供足夠的黃體素血漿水平;而肌肉注射的部分操作較困難。
口服黃體素通過腸道吸收並通過門靜脈到達肝臟,會迅速轉化為代謝物:需要高劑量口服黃體素才能達到足夠的血漿水平。
相比之下,陰道給藥途徑,會優先分布到子宮,進入子宮內膜。

至於預防流產到底需不需要黃體素?
以黃體素補充來 預防偶發性流產是否真正有效仍待更多之臨床 證據來證實,但是黃體素補充用在治療不明因素之反覆性流產,目前初步是肯定它的療效。
先前2021在英國國家健康與照顧卓越研究院NICE指南更新經超音波證實:宮內妊娠女性若有陰道出血和既往流產史,可微粉化黃體酮陰道給藥 400 mg bid。
而黃體素並不是越多越好,黃體素過多副作用常見於黃體素補充過多時,可能出現長痘痘、水腫、排卵異常,而懷孕黃體素過多則可能影響孕婦食慾、水代謝異常等狀況。
中醫如何看待黃體素不足呢?
其實植物跟中藥當中很多都包含黃體素,像是聖潔梅、桑寄生、菟絲子、肉桂、續斷等等,但我們並不是以黃體素不足來看,臨床上黃體不足常與腎陽腎氣不足相關,但並不是光開立補充腎陽中藥而已,而是綜合舌脈、整體、基礎體溫來辨證開藥。
此外臨床上常用固胎、安胎的藥物在中藥中也有許多機轉臨床常見用以安胎之中藥,包括清熱類的黃芩、健脾類的白朮、補血類的阿膠、補肝腎類的續斷、菟絲子、桑寄生、杜仲等。其安胎機轉包括:增加黃體素含量、抑制子宮平滑肌收縮、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抑制母體對胚胎的免疫排斥、強化造血機能、抑制子宮出血、預防妊娠高血壓、增加鋅含量、促進葉酸吸收與代謝、增加維生素 E 含量等。

Reference:
- 臨床常用安胎中藥機轉與安全性探討 王隆碩 陳豪君 李俊廷 中醫藥研究論叢, 17(1), 2014 Taipe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17(1), 201
- Micronized vaginal progesterone to prevent miscarriage: a critical evaluation of randomized evidence AUGUST 2020 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 Gynecology
- Key to Life: Physiological Role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Progesterone Int. J. Mol. Sci. 2021, 22, 11039
- NICE 2021。保留所有權利。以權利通知為準。最後更新日期:2021年1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