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門診中常見……
「醫生~我眼睛好乾好澀,眨眨眼就覺得好痛好痛」
根據統計大於50歲的人口當中,乾眼的患病率估計為5%至30%,並且隨著人口持續老化,持續增加,患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18至34歲患者為2.7%,而≥75歲患者為18.6%),女性患病率高於男性(8.8%對4.5%),隨著現代生活電子產品的普及,罹病的人口也有大幅增加的趨勢。
花個短短一分鐘到三十秒來做個小測驗
你是否……
- 常感到眼睛乾澀、疲勞?
- 眼皮常感到緊繃、沉重?
- 眼睛常常發癢?
- 眼睛模糊有異物感?
- 眼睛有灼熱感、刺痛感?
- 眼睛對光、風砂、煙等外在刺激很敏感?
- 眼睛分泌物很黏稠?
若有以上其中一症狀,就可能有乾眼症問題。
在進入乾眼症之前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淚液(參考圖一圖二)
圖一與圖二 淚腺的分泌與淚液層的構造
圖片來源:https://ppt.cc/fpwVEx與https://ppt.cc/fIFX4x
淚液的分泌
眼淚是弱鹼性的液體,其中98.2%是水,其餘為少量無機鹽和蛋白體,還有溶菌酶、免疫球蛋白A、補體系統等其他物質。
淚液由眼窩外上方淚腺分泌,約10~12條分泌管。經由眨眼的動作而使淚液層均勻分布覆蓋在眼角膜及結膜上,最後再經由鼻淚管排除掉。
經由眼表的感覺神經傳遞致中樞神經,中樞神經經由少部分交感與源自superior salivatory nucleus 的副交感神經調節淚腺的分泌。
合上眼臉時,眼淚向下向鼻孔方向流,閉上眼睛時,眼淚被迫經淚囊內的狹窄的淚道流出(紅色箭頭)。
淚液膜的構造
淚液膜包含三層,由外到內分別為油脂層(Lipid layer),水液層(aqueous layer)與黏液層(mucin layer)。
- 油脂層:由眼瞼皮脂腺藉著眨眼所的分泌,可減少淚液的蒸發,潤滑眼瞼及眼球表面。
- 水液層:由淚腺與副淚腺所分泌,是淚液膜的主體,富含營養素維生素及抗菌物質,提供眼睛潤滑清晰的表面、提供角膜氧氣、有殺菌作用、以及清除代謝產物之功用。
- 黏液層:由結膜的杯狀細胞所分泌,和角結膜上皮細胞接觸,這些黏液能使淚液水層能均勻分布在角結膜表面,提供黏稠度與穩定淚膜因抵抗眨眼而產生的剪力作用。
穩定且恆定的淚膜系統涉及到神經系統及激素系統的調節,下一篇我們再來討論乾眼症的形成,跟好發的族群唷!
(107/11/24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健康講座 眼睛鬧水荒 乾眼的中醫保健)
Reference:
- UpToDate-Dry eyes
-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dry eye: atwenty-five-year review.
- 臺大醫院眼科部
- 乾眼的生理病理學 中眼醫誌2007;46(2):99-103
對「眼睛鬧水荒—認識眼淚形成(1)」的一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