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cmdoctor
對於想要懷孕的患者,常常希望患者能夠測量自己的基礎體溫,究竟這高高低低的溫度能看出甚麼走勢?
基礎體溫的原理與曲線
基礎體溫的原理主要與排卵後形成的黃體會分泌黃體素,黃體素會刺激下視丘的體溫調節中樞,使體溫升高,於是產生高溫期的情況。
正常體溫曲線會有高低溫雙向性,從月經第1天到第14天屬於低溫期,排卵前,會出現最低溫,排卵後3天內上升0.3到0.5℃,高溫溫度穩定持續12-14天左右,直到下次月經第1天再度下降。
基礎體溫與中醫體質關係?
現代中醫,因生理與內分泌的學研究成果,已可將月經的調理更細緻的分為經後期、排卵期、黃體期以及行經期的月經週期療法。月經週期與陰陽轉化息息相關,根據不同時期的生理特點,進行臟腑陰陽氣血的調整。
- 經後期:因月經結束,陰血耗傷;濾泡正在發育時期,以「滋補腎陰」的藥物為主。
- 排卵期:子宮內膜增生,濾泡逐漸成熟,為「陰轉陽」的過渡階段,故以「滋陰助陽、調氣活血」的藥物刺激排卵。
- 黃體期:子宮內膜持續增厚,屬「陽氣活動旺盛」的時期,故以「溫陽化氣」的藥物為主。
- 經前行經期:子宮內膜逐漸萎縮進剝落出血,即月經來潮,為「陽轉陰」階段,故以「理血舒氣調經」的藥物為主,緩解月經伴隨的症狀,並使經血得以通暢。
當基礎體溫緩慢上升,高溫期過短,或是體溫偏低的情況可能會考慮患者有氣虛或陽虛的情況;低溫期體溫過高,體溫起伏大,可能會考慮患者有鬱熱或陰虛等情況,中醫師會在跟據四診合參的情況給予最適合的治療!
其他女性不孕相關可參考:
婦科疾病:
多囊性卵巢:
經痛:
經前症候群:
經前好「阿砸」-認識經前症候群(Premenstrual syndrome, PMS)(1)
經前好「阿砸」-經前症候群(Premenstrual syndrome, PMS)的西醫診斷與治療(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