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塞車好糾結—談老人便祕(下)中醫觀點

(可參考:腸道塞車好糾結—談老人便祕(上)西醫觀點

在中醫理論當中,便秘與大腸的功能,脾胃的運化息息相關。

飲食入胃,經胃的腐熟,脾的運化,使水穀精微輸布,糟粕由大腸傳送排出體外。

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受盛,即接受以器盛物之意;化物,即變化化生之意。小腸接受由胃腑下傳的初步消化的食物,是為承受器物的作用,由小腸對其進行進一步消化,將飲食水穀精微化為精微和糟粕,即化物作用。泌別清濁,泌叫分泌,別叫分別,清是水谷精微,濁是飲食物的糟粕,小腸將糟粕下送到大腸,大腸的氣化,形成糞便排出體外,也就是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

 六腑以通為用,以降為和。大小腸皆為六腑,為中空的管腔,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所以然者,水穀入口,則胃實而腸虛,食下,則腸實而胃虛。六腑是傳化物的器官,靠分工協同以維持飲食的消化、吸收、轉輸和排泄的順利。

上篇(腸道塞車好糾結—談老人便祕的中西觀點(上))西醫的生理當中,除了蠕動之外,大腸的分泌物也是很重要的,便秘在中醫定位在大腸,以大腸塞不通為主,但實際上還要考慮到許多不同的原因。例如偏實的病灶氣滯、血瘀、痰凝、濕阻;或是因虛而滯,例如氣、陽不足,則推動無力,大便自難排出;陰、血不足,則津枯腸燥,無水行舟,津液的不足可能因為火熱耗傷,或是生成不足;抑或因為氣機而導致敷布的問題。

老人常見的中醫證型

  • 津枯血少

大便長期秘結乾燥/形體消瘦/面色萎黃或白/頭暈/心悸健忘/舌乾少津/脈細

可使用四物(熟地 當歸) 杏仁  麻仁

  • 肺脾氣虛

大便遲緩/大便難以排出/臨廁努坐/軟而難出/面色無華/少氣懶言/舌淡白/脈弱

可使用補中益氣湯 酌加 理氣行滯 木香 厚朴

  • 腑道寒凝

年老陽氣虛衰/大便艱難/肢冷身涼/腰膝痠軟/少腹冷痛/苔白脈沉

可使用濟川煎 甚者 附子  乾薑

便秘的穴位按摩

有幾個常用的穴位,中醫常用於治療便秘等腸道不適的症狀,在臨床實驗與研究上對於許多不同原因導致的便秘都有不錯的療效,除了使用手部溫熱按壓外也可以配合精油使用:

  1. 大橫穴:在肚臍兩側距離 4 寸處,腹直肌的邊緣,與兩乳同寬。溫中理腸。
  2. 天樞穴:在肚臍兩側距離 2 寸處,正好於肚臍和大橫穴的中間,它同時是大腸的募穴,是腸道疾患常用的穴位。
  3. 足三里:位在小腿前脛骨外側的脛前肌上,外膝眼下3寸,約食指至小指 4 指的寬度。補氣強健。
  4. 上巨虛:在足三里穴下3寸,同時也是大腸的下合穴,通腸調氣。
  5. 下巨虛:在上巨虛穴下3寸,它同時也是小腸的下合穴,通腸調氣。

穴位按摩

圖一 穴位按摩 圖片來源:中醫治療便秘觀  養身養生  106 年 4 月號 67 卷 4 期

Reference:

  1. 穴位按摩對老人穴位的成效 林聖芬 唐婉如   張玉坤  馬素華  護理暨健康照護研究 7卷3期中華民國100年9月
  2. 中醫治療便秘觀 養身養生 106 年 4 月號 67 卷 4 期
  3. 從傳統中醫學的觀點談便秘的中醫照護 翁菁鄉 劉吉豐  曹麗英  長庚護理
  4. 功能性便秘的中國古代文獻述評 朱盈盈 , 陳延 中華中醫藥雜誌
  5. 結合中、西醫療法於便秘導致 腸阻塞住院老人之護理經驗 蔡孟芳 曾夢如  李碧娥新臺北護理期刊第十九卷第一期 中華民國106年3月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