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本書,《父產科:孩子的健康不能只靠卵子,男性生殖醫學重磅登場》
「男性在生育過程中絕不是精子的提供者而已,生育健康也不應該與男性雄風畫上等號。」
裡面提到一個觀點叫做父體效應(paternal effect)
「父親的健康會影響到下一代」
「Paternal Effects: Like father, like son」環境、暴露物、生活型態、年齡等等這些如何影響精子、如何影響生殖結果、進一步影響下一代。
一般而言最怕受孕前2個半月精子的DNA受損,但也有科學家發現可以追溯到數十年前,甚至胚胎時期接觸的東西。
舉例像是:
- 父親年齡:父親年齡高與自閉症、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疾病風險增加之間存在關聯。
- 父親吸菸:男性吸菸會阻礙生育力,也會增加精子DNA受損的風險;男性吸菸會增加後代罹癌的風險,與兒童白血病、肝母細胞瘤風險增加有關。
近幾年有越來越多人重視男性生殖醫學,這本書從社會學、心理學、文化研究跟醫學的觀點下去著手,作者用很幽默的口吻從男性醫學專科化的過程、父體效應與精子的影響、再到大眾的訪談除了聚焦在對男性生殖醫學的接受度再來與受訪者分父體效應等對於下一代的影響,來促使大家重視男性生殖醫療。
另外自己也整理幾篇跟飲食營養相關的男性不孕論文:
- 高酒精可能與精子濃度呈現負相關、或是干擾下視丘腦下垂體軸線的平衡。
- 肥胖、胰島素抗阻都有可能對精液產生負面的影響。
- 肥胖會使體內男女荷爾蒙濃度不平衡,進而降低造精功能。
38歲V先生生算是公務員,但因為所屬單位的關係都必須要提早6.7點上班,常因為這樣睡不好,淺眠容易醒來,覺身體疲累,無不良嗜好,也都有定期在打羽球,BMI屬於過重的範圍,上個月剛結婚,但因為婚前檢查V先生的精液檢查活動力、數量都是不錯的,但問題點出在液化狀況跟正常型態的精子。

精液液化時間過長
精液液化是射精後開始的過程。正常的精液射出體外後會呈半凝膠狀,讓精液能在女性陰道內停留而不輕易流出,約經20到30分鐘後就液化成水樣液體則是為了讓精液中的精蟲能充分活動,以便沿女性生殖道向輸卵管部位游動,利於精卵結合和受精。
超過30分鐘仍凝固成稠厚的膠狀體,則是精液液化異常,液化時間若超過30分鐘,精子活動力會開始慢慢下降,會減弱精子到達卵子的能力。如果液化時間超過60分鐘,精子就有可能會被困在精液中,無法游到子宮頸。
精液不液化的原因
- 精囊炎、前列腺炎:造成精液液化異常的原因為,凝固蛋白增多或前列腺分泌的蛋白水解酶和纖維蛋白溶酶減少,臨床上發炎感染常見
- 先天性前列腺缺乏
- 荷爾蒙失調:作息不正常、日夜顛倒,或是雄性荷爾蒙較低,也有可能導致前列腺液的液化功能衰退。
- 鎂、硒、鋅缺乏
這一類患者在中醫證型當中常見體質證型有陰虛火旺、腎陽不足、濕熱內蘊、痰瘀阻滯等,但因為經常會有生殖系統、下焦的慢性發炎,所以不宜隨意的進補唷,可能會更加重濕濁或相火的情況導致發炎更嚴重。
他跟太太希望能先嘗試自然看看,使用了一些清濕熱的藥物,並且調整睡眠跟做一些飲食上的衛教希望幫忙能控制體重的增加,調理三個月後在驗液化的狀況跟正常型態的精子也都有改善,夫妻倆們還笑說這次送檢怎麼感覺水水的跟之前不太一樣
祝好孕😊
Reference:
- Mapping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research landscape of paternal effects
BMC Biol. 2020 Nov 27;18(1):183. doi: 10.1186/s12915-020-00892-3.
2. The effect of paternal factors on perinatal and paediatric outcom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 Volume 24, Issue 3, May-June 2018, Pages 320–389,
3. Diet and Nutritional Factors in Male (In)fertility-Underestimated Factors
J Clin Med. 2020 May 9;9(5):1400. doi: 10.3390/jcm905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