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緩解產後掉髮有撇步,產後媽咪的千千煩惱絲

產後落髮 中醫觀點
謝宜庭中醫師 繪圖

隨著寶寶滿四個月收涎,新手媽媽小文正覺一切好像都開始步上軌道,卻發現頭髮好像越來越少?好像輕輕一撥就可以掉個好幾根,寶寶一抓到就不小心扯下一把,洗完澡也總要花一段時間去清理排水孔堆積的頭髮,隨著哺乳、還有沒有辦法睡飽的日子,愛美又心急的小文很擔心自己頭髮是否越來越少……

對很多媽媽們是不是很有即視感?

當媽媽們好不容易經過千萬辛苦生下來孩子,要面對產後情緒身材的變化、照顧孩子的手忙腳亂、哺乳帶來的各種煩惱(有乳汁沒乳汁都煩惱),還要出現心愛的頭髮掉不停的危機,真的是辛苦媽媽了!

產後掉髮正常嗎?

是的,一般情況下這是正常現象唷!

其實大約一半以上的媽媽,產後會面臨掉髮的狀況,大約會在產後3-6個月出現達到最高峰,等到產後6個月會慢慢地長回來,大約產後12個月能恢復產前的頭髮密度,原則上只要是單純因生產導致的落髮,是不需要進行治療的,只要產後恢復正常作息,飲食正常,自然掉髮會慢慢恢復正常。

只有少部分的產婦會因為其他因素影響掉落的頭髮長不回來,產後超過一年仍掉髮嚴重可能要就醫接受檢查確認是否有合併其他原因影響掉髮,如:產後憂鬱症、甲狀腺機能異常、腸胃吸收不良、嚴重貧血或蛋白質缺乏、雌性雄性禿體質…等,需要加以治療。

產後為什麼會掉髮呢?

在了解產後為什麼會掉髮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頭髮簡單的生長週期:

頭髮主要成分是蛋白質,頭皮許多的毛囊細胞,需要很多養分,包括葉酸或鐵質。懷孕過程中,身體會把這些營養素分配到胎盤,才能提供寶寶充足養分。其實孕婦產前有些已出現缺鐵、缺乏各種營養素的狀況,但因為孕期間會吃許多營養補充品,剛好可以勉強維持身體的機能,因此沒有出現落髮的現象。因此當頭皮營養不良,導致毛囊不健康就會掉髮。

正常情況下,一般人每天掉落的頭髮數量維持在50至100根左右。

在我們的頭皮上同一時間存在三種不同生長階段的毛髮:分別是

  • 【生長期】(Anagen)約維持2~4年,一般人有80~90%的頭髮是處於生長期。因年紀或基因等因素有所差異,所以每個人頭髮能生長的最終長度有所不同。
  • 【退化期】(Catagen)約占1%,介於生長期與休止期的過渡時間,時間約2~4個星期。結束生長期的頭髮會進入退化期,此時毛囊不再活躍,停止生長,髮根逐漸萎縮,往皮膚表面移動,為落髮作準備。
  • 【休止期】(Telogen)一般人處於休止期的頭髮約為10~15%,為期2~4個月,此階段頭髮逐漸萎縮老化、掉落,在每次梳頭後或拉扯後,頭髮就會容易掉落,由新的頭髮取代。

那生產後會持續掉髮的原因是什麼?

  • 雌激素劇降造成「休止期落髮」(Telogen Effluvium)增加:懷孕期間,胎盤會分泌大量的雌激素,使得頭髮維持在生長期,不會進入退化期,因此懷孕期間媽媽們常會發現頭髮或身上的毛髮變茂密,直徑也變粗。但分娩後,雌激素水平會下降,導致大量的頭髮從生長期迅速進入休止期,並且高達60%的頭髮會進入休息狀態,落髮量可多達300根。
  • 生產過程大量失血、產後缺鐵:缺鐵的常見原因有:肉類攝取過少、月經量較多、生產過程大量出血…等。如果媽咪本身有缺鐵的情形,生產後能夠維持營養很重要。
  • 產後的疲累與壓力: 生產過程中體力的透支、產前產後的各種壓力、負面情緒,與生產後照顧新生兒所導致的睡眠不足、作息不正常與身心勞累…等種種因素,都有可能導致生長期的毛囊提早進入休息狀態,使產後掉髮的情況更加嚴重。

產後的掉髮測試

何時該就醫呢?

「頭髮拉扯試驗」:醫師會用拇指、食指及中指一次抓住 50-60 根頭髮,從頭皮的地方一路穩定向上拉著頭髮,滑動到髮稍處。過程中如果有多於 6根頭髮被拉扯下來,就代表落髮的狀況是持續進行中的,或發現出現大面積圓禿,都建議盡速就醫檢查。

中醫怎麼看呢?

中醫認為「髮為腎之華」且「髮為血之餘」,頭髮的生長與氣血和肝腎精氣是否充足有關,媽媽們從懷孕、生產、到哺乳,照顧新生兒,整個過程都會消耗媽媽的氣血,如果媽媽體質本身就貧血、缺鐵等虛弱的情況、或生產時失血較多、產後沒有充分休息及補充足夠營養、照顧寶寶過度勞累、睡眠不足,都有可能造成耗傷氣血、影響氣血生成,而造成落髮較多的狀況。

但是否純粹都是氣血不足所導致的產後落髮呢?

不一定的,臨床上在月子中心巡診時也會看到偏濕熱或是燥熱的證型出現,這類媽媽可能孕前就屬於濕熱或燥熱型的體質,產後坐月子服用補性較強、較滋膩的藥膳、或是睡眠不足,反而會加重火氣的產生,有些媽媽在頭皮上會出油、泛紅、脫屑增加,變得容易紅、癢,甚至會發生脂漏性皮膚炎、毛囊炎,造成掉髮。

另外也有一部分的媽媽,對於產後身分的轉換相當緊張,「壓力」、「緊繃的情緒」會使身體分泌壓力荷爾蒙,也會使頭髮進入休止期而掉落。這一類情況會使頭皮過於緊繃,使氣血濡養不暢,影響毛囊生長。

中醫調理當中針對氣血不足的情況我們常用滋養肝腎、補氣養血為主,像是何首烏、女貞子、枸杞、黃精、紅棗等。產後坐月子的處方當中或是藥膳當中常有這一類方向的藥物搭配,利用這段時間重新調整體內氣血,重整體質。

但如果是遇到濕熱或是燥熱體質的媽媽,中醫師會注意其頭皮、毛囊以及觸摸後油膩的程度、調整月子中心或是月子藥膳的處方,會稍微停用補性較強的藥物,改用連翹、梔子、黃芩等清熱利濕的藥物去調整身體的平衡。

最後對於壓力、情緒緊繃的媽媽我們可以給予一些疏肝解鬱、寧心安神的藥物,像是柴胡、玫瑰花、百合、夜交藤等幫助適度的放鬆、緩和情緒、幫助入睡,減緩落髮的嚴重度。

如何保養跟預防產後掉髮呢?

  • 均衡飲食,營養充足:很多媽媽產前的營養很重視,產後想要身體趕快恢復窈窕,飲食跟營養素的補充就顯得不那麼重視,事實上這樣是不對的,產後加上哺乳,其實會建議產後每天應比其產前多攝取500大卡的熱量,以利產後傷口復原及符合哺餵母乳的熱量所需。

頭髮是由角質蛋白所組成,因此,蛋白質是頭髮生長最主要的養分來源,適當的補充富含蛋白質成分的食物,如魚、肉、牛奶和雞蛋…等,對於養髮也有很大的幫助!飲食缺乏蛋白質、鐵、鋅、維生素A、維生素H(Biotin)等,都能造成頭皮營養不良,使頭髮質、量受到間接的不良影響。

產後落髮 營養補充 均衡飲食
謝宜庭中醫師 繪圖
  • 調適心情、充足睡眠:掉髮與壓力賀爾蒙息息相關,產後媽咪要學習及照顧寶寶的各種需求、面對許多大小壓力,已經夠辛苦了,就別再煩惱了!充足的睡眠才能夠增進新陳代謝,使頭皮血液供應順暢,毛囊獲得足夠養分,但對半夜要起來擠奶或哺乳的媽媽實在很難,抓緊時間好好休息,累的話就照顧寶寶就偶爾交給護理師幫忙吧,休息過後精神體力還有心情也都會感到不同。
  • 減短頭髮,減輕對頭皮負擔的重量
  • 避免高溫吹髮及過熱的造型電捲棒,減少髮絲因高溫受傷斷裂。
  • 使用寬齒木梳,取代密齒圓梳,減少靜電脫髮。
  • 避免同時染燙,頻繁使用燙髮及染髮的化學藥劑,容易導致糾纏打結,也會讓頭髮脆弱斷裂。
  • 溫和洗髮:洗頭時採用指腹輕揉按摩頭皮,不須用指甲摳抓或用力按摩拉扯,沖洗頭髮時不能使用太強的水柱,只需用水輕輕地順著頭髮生長的方向沖洗即可,水溫適當,溫水輕輕幫助血液循環,過熱使頭皮發炎,過冰讓血管收縮都不好。
  • 減少辛辣油膩的食物避免加速頭髮的脫落,蔥、蒜、辣椒、 胡椒、芥末、咖哩等刺激性食物也容易影響燥熱或濕熱型的媽媽的落髮情況。

中醫穴位來幫忙

謝宜庭中醫師 繪圖
  • 百會、四神聰、神庭:幫助頭皮血液循環、舒緩頭皮緊繃、疏通頭皮經絡。
  • 風池、翳風、安眠:幫助緩和睡眠、改善頸部到頭部的血流。

其他產後與乳汁相關文章可參考 :

新手媽咪的產後必修課-坐月子的二三事(1)認識產褥期

新手媽咪的產後必修課-坐月子的二三事(2)談談甚麼是坐月子

新手媽咪的產後必修課-坐月子的二三事(3)中醫如何幫妳坐月子?

媽咪親餵的夢魘 談談乳腺炎(上)—乳房發育與乳汁分泌

媽咪親餵的夢魘 談談乳腺炎(中)—初乳與成熟母乳

媽咪親餵的夢魘 談談乳腺炎(下)—乳腺炎的中醫治療

搶救乳汁大作戰

緩解產後腰痠有一套!

孕期癢癢受不了-談妊娠搔癢性蕁麻疹樣丘疹

中醫產後消水腫,和大象腿說掰掰!

疫苗副作用,中醫來緩解(1)-打完疫苗就亂經?

疫苗副作用 月經紊亂 亂經 月經量多中醫 謝宜庭中醫師
謝宜庭中醫師 繪圖

門診常常有人問打完疫苗能不能吃中藥?當然可以啊!

除了原本有在定期服用中藥的,基本上是可以安心繼續服用的。
另外打疫苗中出現不舒服,也可以使用中藥來幫助緩解症狀唷!

今天想要跟大家介紹比較特別的症狀是打完疫苗經期紊亂、點滴、或惡露延長的症狀唷!

根據統計,英國藥物及保健產品管理局(Medicines and Healthcare Products Regulatory Agency,簡稱MHRA)回收4000份監測報告,發現30至49歲的女性出現不良反應,包括接種疫苗後經血量更多,截至5月 17 日,AZ疫苗有2734例通報,有1158例與輝瑞疫苗有關,以及66例屬於莫德納。

為什麼有可能會出現這種亂經的情況呢?

根據幾篇期刊,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後,會啟動身體免疫反應,產生的免疫反應,而造成出血的情況。過去接種子宮頸癌疫苗(HPV vaccine)也有類似情況發生。研究也有發現有少部分停經婦女與服用激素停止月經的人,在施打COVID-19疫苗後,都有出血情況。

另外也有期刊研究冠狀病毒感染與月經週期和生育等等之類的關係,也有發現大約四分之一的感染者SARS-CoV-2 出現月經中斷。也有研究顯示在經歷月經患者在 SARS-CoV-2 感染期間有可能會有月經量減少和周期延長(延長至8-14 天)的情況。但目前新冠疫苗對月經週期影響的研究尚不充足。

其實月經週期每個月都會受到免疫刺激的影響,其中病毒感染或是疫苗接種都算是免疫刺激的一種,免疫細胞會幫助子宮內膜變厚、等待受精卵著床,並促進排卵等待受精;而使施打疫苗後,可能會讓子宮內膜又變厚又剝落,而導致少量出血或是經期提前到來。

這些因為打完疫苗出血的亂經、出血異常都算是短暫的反應。
也很多女性會擔心是否會影響生育能力、或是造成流產情況增加? 目前的證據顯示目施打COVID-19疫苗並不會影響生育能力,或是有更高的流產風險唷!

那中醫怎麼看呢?

其實不同的疫苗接種,我們還是會根據疫苗對患者所產生的症狀做調整與處理,一般異常月經出血,在中醫證型可以分成氣虛型、血熱型、血瘀型、或是腎虛型等等。

根據觀察以氣虛型或是血熱型者在疫苗接種後較多,例如打完疫苗疲倦感明顯、想睡怎麼也睡不飽、出血增加可能就偏氣虛型為主,如果身體高熱、口乾渴則可能夾有血熱。

另外因為打疫苗副作用其實是人體正常的免疫反應。也就是人體正在產生足夠對抗病毒(邪氣)的「正氣」,所以還是會酌加祛風散邪的藥物幫忙喔!

那些人出血的話要特別注意呢?

可先觀察下次月經來潮是否正常,如果還是不正常出血,建議還是去婦產科就診唷!
停經後的婦女,因為是子宮內膜癌的好發族群,如果打完疫苗有出血狀況,可以觀察一下,停經婦女每年都應該要檢查一下卵巢和子宮,很擔心的話建議還是去婦產科就診看看唷!

最後,月經生理期並非接種疫苗的禁忌症。生理期間是可以打疫苗,施打時機不用刻意避開生理期,如果平時經期就會有嚴重的不適,也可以考慮避開。不過,能夠快速得到免疫力跟群體保護,施打疫苗才是上上策喔!

參考資料:

  1. Menstrual changes after covid-19 vaccination. Male V. BMJ. 2021 Sep 15. doi: 10.1136/bmj.n2211.
  2.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and Human Reproduction: A Changing Perspective.
    Delamuta LC, Monteleone PAA, Ferreira-Filho ES, Heinrich-Oliveira V, Soares-Júnior JM, Baracat EC, Maciel GAR. Clinics (Sao Paulo). 2021 Sep 6.

取卵後胸悶腹脹,中醫針灸來輔助

取卵手術 胸悶 腹脹 中醫 針灸
謝宜庭中醫師 繪圖

38歲的王小姐,新婚後欲孕,到生殖醫學諮詢後開始進行進行試管嬰兒療程,打了好幾劑排卵針後,打了破卵針誘發排卵,取卵後卻開始覺得整個人腫腫的、全身使不上力氣、覺得很疲累沉重,肚子也常常覺得脹脹痛痛,胸口悶悶的,吃不太下東西。

為什麼取完卵反而不舒服?

當卵巢受到排卵藥刺激的時候,大量濾泡同時成長,體內存在大量多種賀爾蒙,使卵巢腫大,使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產生過多,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使血液中的水分、白蛋白、電解質等物質滲出血管外,流向胸腹腔或淋巴系統產生身體水分代謝異常,造成腹水,肋膜積水,四肢水腫,就可能產生腹脹、噁心嘔吐、胸悶呼吸困難的症狀,另外體液向外流動也會造成低血容的情況,則有可能引發血壓降低、心跳加快、血液濃稠等情況,這種症狀又叫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 (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 OHSS )

根據嚴重程度可以分成三級

嚴重度分級/自覺症狀/黃體囊腫大小

  • 第一級(輕微) 一般無症狀 小於5公分
  • 第二級(中度) 腹脹與噁心、嘔吐、腹瀉等腸胃道不適感 介於5公分至12公分
  • 第三級(嚴重) 口渴、腹腔、胸腔和心包膜積液、低血鈉、高血鉀 超過12公分

這些症狀在人工生殖輔助週期一般由排卵期持續出現,若剛好懷孕的狀況下,胚胎著床後所分泌的激素會進一步刺激卵巢濾泡腫脹,會使症狀時間更加長。一般病患大約在10~14天後症狀就會緩解,但是成功懷孕的患者症狀會較嚴重且持續更長的時間。

中醫如何看卵巢刺激症候群呢?

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的病人在臨床上見的胸部脹痛、情緒煩躁、口乾舌燥等心肝火熱,嚴重時甚至會熱灼傷陰。而體液由血管內流至血管外造成大量津液滲入體腔,中醫則歸類於「水飲症」,與三焦水道失常,津液敷布不均有關。因此常使用清熱瀉火、利水消腫的藥物。

穴位上也可以使用手腳的穴位(像是與處理水濕有關的復溜穴、豐隆穴)、頭皮針、耳針子宮、腹部的關元穴、氣海穴,強化氣血運行及促進水分的排除。

如何能緩解不舒呢?

1. 一般會建議取卵手術後,會建議多喝水或含電解質飲料,每日至少喝2000cc-2500cc的水,可加入運動飲料稀釋,幫助體內代謝,減緩水腫現象。

2. 取卵後飲食多吃高蛋白食物,像是鮭魚、鱸魚、肉類、大豆、奶類,能提高血液蛋白含量以緩解不適感。也可以服用品質良好的滴雞精,提高血液蛋白含量。但如會出現脹氣可能要避免奶製品、豆類等等,以免增加不適感。

3. 取卵後會產生許多黃體,黃體血流豐富,須避免劇烈活動防止黃體破裂腹腔內出血;另外,因接受誘導排卵藥物的刺激,卵巢會變大,劇烈活動也可能造成卵巢扭轉進而缺血性壞死的,但避免久臥在床,以減少血栓的危險性。

4. 減少盆浴、泡澡以降低感染的機會。

取卵手術小提醒

取卵術後疼痛:有點類似月經來時悶悶的不舒服。

取卵後出血:出血通常是少量的,經過局部加壓都可止血,大量出血就要特別注意喔!

取卵後月經紊亂:如果是單純取卵後續沒有使用沒有額外補充黃體素,就會讓內膜提早的剝落,另外卵巢經過大量的荷爾蒙刺激,子宮內膜厚度也會比一般來的厚,所以經血量也可能增多。

取卵後發燒:如果一直持續有發燒甚至有陰道分泌物增加,藥小心骨盆腔感染的可能性。

其他不孕文章可參考:

女性不孕

甚麼是不孕?

淺談女性生殖內分泌系統-荷爾蒙的控制,卵子生成與濾泡發育

卵巢儲備量

從行房到受精

誘導排卵

人工授精-人工授精?試管嬰兒?傻傻分不清楚?

體外受精-談談長短療程

受精過程與早期胚胎發育

著床機制

婦科疾病:

子宮內膜異位症:惱人的子宮內膜異位症

多囊性卵巢:

圍繞卵巢的珍珠項鍊-談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上)西醫觀點

圍繞卵巢的珍珠項鍊-談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下)中醫觀點

男性不孕

衛教:

蟲蟲危機-男性不孕的中西醫觀點(1)衛教單張

蟲蟲危機,中醫有解?

疾病:滿袋蚯蚓陰囊痛-談精索靜脈曲張(上)西醫觀點

男性生理:

淺談從男性生殖內分泌系統到受精過程

甚麼是不孕?

男性不孕的評估(上)-關於病史的詢問與理學檢查

男性不孕的評估(下)-關於精液分析與內分泌分析

男性不孕的治療(上)—手術治療

男性不孕的治療(下)—非手術性的治療

受精過程與早期胚胎發育

人工授精-人工授精?試管嬰兒?傻傻分不清楚?

從行房到受精

食色性也-談男性功能障礙(上)西醫觀點

食色性也-談男性功能障礙(下)中醫觀點

告別滿臉痘花,只要青春不要痘

YI-TING繪圖整理   
tcmdoctor

青春痘和粉刺是困擾許多年輕人,甚至是成年人的皮膚問題,特別是夏天一到,流汗量增加、皮脂腺也隨著高溫而分泌增加,戰痘對很多人來說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青春痘的成因

青春痘的正式名稱是痤瘡,好發在青少年,盛行率在由35到90%不等,成年後症狀趨於緩和,也少部分的人會延續到成年,主要和下列原因相關:

  • 毛囊過度角化Follicular hyperkeratinization:皮脂腺開口至毛囊口的漏斗部(infundibulum)細胞角化過度(hyperkeratotic),造成毛囊開口變小、密合,使皮脂不易排出
  • 皮脂過度增生Increased sebum production:會造成粉刺的形成以及痤瘡桿菌的增生。賀爾蒙(像是雄性素),壓力,外在環境,生活作息,飲食都會影響皮脂腺分泌。
  • 痤瘡丙酸桿菌增生Proliferation of Propionibacterium acnes:毛囊附近的痤瘡桿菌增生,不只造成局部感染,還會將皮脂分解成炎性介質,包含游離脂肪酸與其他造成發炎的物質,會對皮膚造成刺激,使皮膚發炎。
  • 發炎反應Inflammation:痤瘡桿菌的抗原結合到角質細胞TLR上,造成NF-kB的活化,誘發發炎因子的釋放促使免疫反應,導致紅、腫、熱、痛等症狀。

青春痘有分兩種

  • 非發炎性痤瘡:即粉刺,又分閉鎖型粉刺與開放性粉刺,開放性粉刺又與粉刺是接觸到空氣氧化的有無而區分,黑頭與白頭。
  • 發炎性痤瘡:又從發炎初起紅色丘疹型痤瘡,到發炎情況更嚴重,毛囊化膿
  • 從丘疹開始,青春痘進入發炎階段,皮膚出現紅色隆起的小疹子,但不會流膿;膿皰型痤瘡,在進入嚴重的紅腫、化膿、發炎,且痤瘡丙酸桿菌的感染範圍已從表皮擴展至真皮層,皮膚出現腫脹現象的結節型痤瘡,症狀消失後,也是最容易留下痘疤的類型。

中醫談青春痘

《黃帝內經素問· 生氣通天論》裡面提到:「汗出見濕,乃生痤疿。」、「勞汗當風,寒薄為皶,鬱乃痤。」,中醫當中常歸因於素體陽盛,飲食不節,情志不調,作息失常等情況,治療方面常會觀察痘疹以利於辨證

  • 丘疹型:以血熱為主。
  • 膿皰型:以濕熱,熱毒,濕毒為主。
  • 結節型:則以痰濕瘀熱為主。
  • 後續的疤痕修復則常需給予活血化瘀的藥物去處理。

找出體內火氣的來源

很多人誤以為使用青草茶,黃連等清熱解毒藥物就可以治療痘瘡,實際上體虛的人服用過量,反而會造成腸胃虛寒而導致腹瀉胃痛等症狀。

其實不同部位的火氣在中醫也有相對應的症狀,像是:口臭,口乾舌燥,牙齦腫痛的屬於胃熱,心煩,失眠,口渴,口舌潰爛,舌尖發紅,小便黃赤等與心火相關,中醫師配合望聞問切,給予最適合的處方,從內在調理避免反覆發作。

面部地圖找一找

有時中醫也會根據青春痘所在的面部區域,給予引經藥從臟腑經絡進行治療。 像是《素問·刺熱論》則結合顏面配屬臟腑確定了疾病的位置:

  • 左頰:肝
  • 右頰:肺
  • 額頭:心
  • 鼻頭:脾
  • 下巴:腎

聰明保養有一套

  • 正確清潔:選擇溫和不刺激的清潔產品,以溫水清洗,不可用力搓揉。
  • 避免擠壓:擠壓的動作容易造成青春痘的發炎與擴散並且形成痘疤。
  • 避開加重:高糖類食物、烤炸辣等食物、避免熬夜、舒緩壓力
  • 慎選保養:過油或密閉產品易造成毛孔阻塞,使用質地清爽的乳液或凝膠即可,擦拭到皮膚摸起來滑順不粗糙即可。
  • 確實防曬:紫外線容易造成皮膚的老化,促使青春痘問題惡化,或是形成色素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