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穀雨主要在國曆的4月19—21日,是屬於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穀於水也。雨讀作去聲,如雨我公田之雨。蓋穀以此時播種,自上而下也。」此節氣時天氣溫和,雨水明顯增多,有利於農作物中穀類作物的生長,因此穀雨又有「雨生百穀」之意。
🔖民間在穀雨節氣有摘穀雨茶、走穀雨、祭海、吃春、賞花等習俗。
➡#穀雨茶
是穀雨時節採製的春茶,是穀雨這天採的鮮茶葉製成的茶葉,而且要上午採的。穀雨茶色澤翠綠,葉質柔軟,香氣宜人,據說穀雨這天的茶喝了會清火、辟邪、明目等功效。
➡#穀雨花
牡丹花又稱為「穀雨花」,穀雨的前後正是牡丹花開放的季節,牡丹花有著吉祥富貴、繁榮興旺的寓意。
🔖健脾利濕為重點
穀雨季節時的養生除了追循我們前面中清小學堂提及的 #春分、#清明的春季養生外,因為降雨的機率增加、濕度更加重,因此可更增加一些 #祛濕利水 的食物,多吃一些能健脾除濕的食物,例如薏仁、芡實、黑豆、冬瓜、山藥、百合、木耳等,都可用來入菜或熬粥,最養脾胃。
另外過完 #穀雨 後就會進入到夏季了,雨水增多、氣溫轉暖的環境下,反而會轉為 #濕邪 和 #熱邪 侵犯人體,且根據#濕熱 停留的位置不同,可能出現身體痠痛或是皮膚搔癢溼疹等問題,濕熱流於皮膚,發粉刺痤瘡、濕疹等皮膚病;濕熱流於肌肉,見肌肉痠痛乏力,或下肢腫脹疼痛,春夏相交,濕熱交和,容易渾身發熱、心浮氣燥;濕熱阻滯腸胃則可能出現脘腹痞悶、嘔惡、大便溏瀉或黏膩不暢等狀況。
這節氣中的飲食要避開生冷寒涼的食物與甜食,以免加重體內濕氣,損傷脾氣;並且減少久坐避免傷脾氣。若居住環境溼度較高時,記得可以打開除濕機減少外濕對身體造成影響。
➡#陰陵泉 幫助消除脾濕、健脾理氣
陰陵泉屬於足太陰脾經的穴位,可以緩解腹脹、水腫、腹瀉等症狀。
📍位置: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踝後下方凹陷處。
📍按摩方式:有拇指按壓力度適中有感覺到酸脹即可,每天按揉 10 分鐘。
#國軍臺中總醫院中清分院中醫科 關心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