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無情來襲,中醫治療有方

疫情來的又快又急,也延燒到我們周圍,上週因為保母家中有人確診,下班時仍在上班(跟小孩繼續鬥智又鬥法)

「清冠一號」一瞬間成為人人詢問的藥物

但是不是一定要服用清冠一號還是需要看個人體質而定唷~

事實上中藥其他方劑在處理新冠肺炎的效果也是很不錯的!

跟大家分享幾則案例:

H媽媽,產前因為大寶感染,36周確診新冠肺炎後入院剖腹,產後隔天,咳嗽的狀況頻繁、很癢、痰白不黏、鼻塞、因為咳嗽所以傷口很痛,無發燒畏寒但睡得不太好,醒後常會有冒汗的情況,產後有打退奶針,因為在隔離病房當中媽媽覺得服用煎劑不太方便,所以全程使用科學中藥治療,先使用杏蘇散幼科加上辛夷清肺湯去處理宣肺祛痰、宣通鼻翹,在微加一些滋陰清熱的藥物去處理產後/感染後引起的汗症,症狀很快就緩解了,隨後病房隔離期間乳脹痛出現,也是立刻使用瓜蔞牛蒡子湯加減通乳散結的藥物處理腫脹痛的情況,也是快速有效。

I媽媽,36+3周確診後,剖腹後身體很疲倦,還有發燒,不論日夜全身大冒汗,覺得身體很烘熱,媽媽表示雖然孕後期也是會感到熱,但產後這種身體熱、一直不停冒汗的感覺非常不舒服,痰很黏非常難咳,產後宮縮痛的狀況也時常發作,因為在隔離病房當中媽媽覺得服用煎劑不太方便,也是全程使用科學中藥治療,使用柴陷湯跟定喘湯的加減,清熱化痰、寬胸散結,再加入一些幫助惡露、止痛化瘀的藥物處理頻繁發作的宮縮痛,1-2天後汗跟熱的情況解緩解許多。

J小姐昨天剛確診Ct值12.5,出現的症狀痰很難很不咳胸口很悶、稍微喘,太陽穴脹痛、手腳酸楚,伴隨食慾不好的狀況,使用柴葛解肌加上麻杏石甘的加減,解肌清熱宣肺,使用一包要下去症狀就舒服的多。

謝宜庭中醫師 繪圖

K先生,也是在服藥後症狀緩解許多~
H婆婆,也是在服藥後症狀緩解許多~

根據新冠肺炎病勢急、發展快、傳染力強等疾病特點,可歸類為「瘟疫」的範疇,「瘟疫」是自然界氣候反常之外感六淫,或是戾氣橫行所致,具傳染性與流行性的疾病。吳鞠通《溫病條辨》:「溫病由口鼻而入,鼻氣通於肺,口氣通於胃。」病邪由口鼻而入,循衛氣營血的四個層次做傳變,而這四個層次又常常合併出現,因此辨別病位的深淺、病勢的走向就變得很重要。

以這一波omicron的症狀來說

蠻多患者初起是咽喉相當的痛、鼻塞鼻水、發燒,後來開始出現咳嗽,有些人的咳嗽是咽癢咳這時候還停留在比較淺的病位,有些人則開始化熱入裡,變得較怕熱、口變得很乾很口渴、喉嚨雖然乾、但痰很黏很難咳、鼻涕越來越黃甚至綠、濃稠,甚至開始出現一些其他臟腑的失調像是喘、胸悶、心悸的症狀,可以在病位較表淺(衛分證)選擇辛涼解表、疏風透熱的藥物像是銀翹散,進入到病位較裏(氣分證)的則要看熱勢在哪個臟腑,臨床上有濕熱相兼、熱結胃腸、熱鬱於肺,或熱毒壅盛等情況;可選擇麻杏甘石湯以宣肺透熱、濕熱瀰漫三焦可使用三仁湯以宣暢濕濁。

除此之外也不能忽略另一群寒濕或是因為用藥寒涼所帶來怕冷、骨頭痠痛、身體沉重、腹瀉、甚至頭暈頭昏重的族群。

隨確診族群開始轉陰過後也慢慢出現一些症狀遺留或是長清冠(long covid)的症狀的患者。

甚麼是新冠後遺症?

目前沒有一致的定義。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新冠肺炎急性感染後症候群」通常在初次病發後三個月出現,持續至少兩個月,並且無法以其他診斷來解釋。兒童可能需要不同的定義。研究發現,女性、中年人、肥胖人士出現long Covid的機會較大。

感染後的症候群有哪些?

  • 長期症狀包括:較廣泛的疲倦、發燒、疼痛。
  • 肺和心血管方面有氣喘、咳嗽、胸痛、心悸。
  • 腸胃方面包括腹痛、噁心、腹瀉、失去食慾、體重減輕。
  • 神經系統方面的腦霧(注意力不集中或忘性大)、頭暈眼花、睡眠障礙、手腳麻,認知障礙。
  • 肌肉與骨骼可能感覺關節痛和肌肉酸痛。
  • 耳鼻喉方面可能耳鳴、耳朵痛、喉嚨痛、失去嗅覺或味覺。
  • 皮膚則可能出疹子。
  • 精神上可能抑鬱焦慮。

這些症狀部份似乎也是中醫可以著墨的地方,在中醫理論中,病程中因發熱耗傷津液,且脾肺機能受損,故大病過後,病患多處於氣陰兩虛、脾肺氣虛的狀態,或是因病邪夾有濕,濕邪有沉重、穢濁、黏滯,引起的病證病程較長,纏綿難愈,臨床上可以根據患者的情況給予適當的治療。

最後小提醒,其實有很多患者本來一開始是想拿清冠一號的,但根據患者症狀、體質、病情的變化、舌診,經中醫師診療後,未必都是適合清冠一號。其實中藥在治療外感疾病的效果不錯,也有很多不同的方式能處理,可以再詢問專業的中醫師診治。

Reference :

  1.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中醫看法 蘇郁婷 ; 曾元卜 ;臨床醫學月刊 89卷2期 ( 2022/02) , 89-94
  2. 新冠肺炎急性感染後徵候群的中醫治療經驗 歐冠沂 ; 曾元卜 ;臨床醫學月刊 89卷2期 ( 2022/02) , 100-104
  3. 新冠肺炎中西醫整合治療經驗 陳昭憲 ; 張凱惟 ; 曾元卜 ; 龔彥穎 ; 陳方佩 ;臨床醫學月刊 89卷2期 ( 2022/02) , 95-99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