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大便難,中醫好妙方

中醫古書當中有提到:「謂新產婦人有三病,一者病痙、二者病鬱冒、三者大便難。」

產後排便困難一直是坐月子媽媽常見的症狀之一,就連謝醫師自己在第二胎也有遇到呢! 根據幾個研究產婦便秘的情況大約占25-30%!

為什麼會產後便秘呢?

謝宜庭中醫師 繪圖

一般來說跟生產的術式是有關係的,自然產的產婦排便會比較快,產後約一兩天後就會排便了;剖腹產由於手術前禁食,要等到排氣才能吃東西,因此產後約3~5天才會恢復排便。

經歷生產過程後,自然產媽媽會陰部的撕裂傷,還是會腫脹跟疼痛,會讓媽媽們不敢用力,剖腹產媽媽則是腹部剖腹產的傷口疼痛也會影響腹部出力的狀況;甚至有些媽媽還合併痔瘡更不敢用力「嗯嗯」。

有些媽媽還沒懷孕就屬於會便祕的體質、或是懷孕過程開始出現便秘的症狀,就一直延續到產後。

懷孕後因為體內女性荷爾蒙改變,造成腸胃平滑肌鬆弛,使腸胃蠕動因而變慢,隨著胎兒長大,子宮也越來越大,很容易壓迫到大腸,導致腸道中食物跟消化的殘渣通過速度變慢,另外懷孕後骨盆腔充血,食物在腸道中停留時間拉長,水份被吸收使大便變硬。越到懷孕後期這些症狀可能會更明顯,這些狀況也可能延續到產後。

懷孕過程中腹部過度膨脹,使腹部肌肉和盆底組織鬆弛,也會影響排便力量的減弱。

月子餐點的飲食結構也會影響媽媽產後便秘的情況,像是水分攝取不夠、飲食多肉類、纖維攝取不足等等。

另外經歷的懷孕與生產過程後媽媽疲累導致臥床或是休息的時間增加,運動的減少也會使排便增加困難。

便秘的持續加上盆腔和肛門周圍血液循環受阻就有可能產生痔瘡又加深排便的恐懼導致惡性循環。

中醫怎麼看產後便秘呢?

大部分產後疾病,中醫常歸類與產後失血津液的損傷有關,使腸道的濡潤度變差,或是因生產耗傷氣血,氣虛使腸道推動蠕動的力量下降。

產後便秘在治療上會使用養陰、養血、補氣在酌加一些潤腸的藥物做處理像是肉從蓉、火麻仁、柏子仁、郁李仁等質地滋潤、富含油脂的藥物。

有些像是麻子仁丸、增液湯都是常見的用來治療的處方。

食療的部分可以選擇像是:

  1. 蜂蜜水:清晨空腹時服用溫蜂蜜水一大杯
  2. 木耳露:木耳枸杞熬湯服用
    都具有滋陰潤燥的效果
  3. 何首烏或是黑芝麻入粥

穴位按摩

  1. 腹部順腸按摩:沿著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的走向
  2. 腹部穴位按摩:中脘、天樞、關元、氣海等
謝宜庭中醫師 繪圖

另外有些媽媽還沒懷孕前就屬於容易便秘或是上火體質的婦女,會在調整月子餐點,去除掉一些容易增加火氣的食材。

生活上怎麼預防跟緩解呢?

  1. 因為產後媽媽也需要哺乳因此水分的補充是很重要的! 一早起床可以服用溫水等待胃結腸反射。
  2. 產後能夠盡早下床走路活動對後續復原都很重要。
  3. 產後忌食辛辣、炸烤、刺激的食物,,多吃含粗纖維的食物和蔬菜水果。
  4. 可以養成定時去排便的習慣,有便意不要忍。
  5. 可以長用腹部按摩幫助腹部肌肉促進排便。
  6. 可以勤做提肛運動幫助骨盆底肌群緩解便秘。

祝大家都能順暢開心唷!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