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cmdoctor
青春痘和粉刺是困擾許多年輕人,甚至是成年人的皮膚問題,特別是夏天一到,流汗量增加、皮脂腺也隨著高溫而分泌增加,戰痘對很多人來說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青春痘的成因
青春痘的正式名稱是痤瘡,好發在青少年,盛行率在由35到90%不等,成年後症狀趨於緩和,也少部分的人會延續到成年,主要和下列原因相關:
- 毛囊過度角化Follicular hyperkeratinization:皮脂腺開口至毛囊口的漏斗部(infundibulum)細胞角化過度(hyperkeratotic),造成毛囊開口變小、密合,使皮脂不易排出
- 皮脂過度增生Increased sebum production:會造成粉刺的形成以及痤瘡桿菌的增生。賀爾蒙(像是雄性素),壓力,外在環境,生活作息,飲食都會影響皮脂腺分泌。
- 痤瘡丙酸桿菌增生Proliferation of Propionibacterium acnes:毛囊附近的痤瘡桿菌增生,不只造成局部感染,還會將皮脂分解成炎性介質,包含游離脂肪酸與其他造成發炎的物質,會對皮膚造成刺激,使皮膚發炎。
- 發炎反應Inflammation:痤瘡桿菌的抗原結合到角質細胞TLR上,造成NF-kB的活化,誘發發炎因子的釋放促使免疫反應,導致紅、腫、熱、痛等症狀。
青春痘有分兩種
- 非發炎性痤瘡:即粉刺,又分閉鎖型粉刺與開放性粉刺,開放性粉刺又與粉刺是接觸到空氣氧化的有無而區分,黑頭與白頭。
- 發炎性痤瘡:又從發炎初起紅色丘疹型痤瘡,到發炎情況更嚴重,毛囊化膿
- 從丘疹開始,青春痘進入發炎階段,皮膚出現紅色隆起的小疹子,但不會流膿;膿皰型痤瘡,在進入嚴重的紅腫、化膿、發炎,且痤瘡丙酸桿菌的感染範圍已從表皮擴展至真皮層,皮膚出現腫脹現象的結節型痤瘡,症狀消失後,也是最容易留下痘疤的類型。
中醫談青春痘
《黃帝內經素問· 生氣通天論》裡面提到:「汗出見濕,乃生痤疿。」、「勞汗當風,寒薄為皶,鬱乃痤。」,中醫當中常歸因於素體陽盛,飲食不節,情志不調,作息失常等情況,治療方面常會觀察痘疹以利於辨證:
- 丘疹型:以血熱為主。
- 膿皰型:以濕熱,熱毒,濕毒為主。
- 結節型:則以痰濕瘀熱為主。
- 後續的疤痕修復則常需給予活血化瘀的藥物去處理。
找出體內火氣的來源
很多人誤以為使用青草茶,黃連等清熱解毒藥物就可以治療痘瘡,實際上體虛的人服用過量,反而會造成腸胃虛寒而導致腹瀉胃痛等症狀。
其實不同部位的火氣在中醫也有相對應的症狀,像是:口臭,口乾舌燥,牙齦腫痛的屬於胃熱,心煩,失眠,口渴,口舌潰爛,舌尖發紅,小便黃赤等與心火相關,中醫師配合望聞問切,給予最適合的處方,從內在調理避免反覆發作。
面部地圖找一找
有時中醫也會根據青春痘所在的面部區域,給予引經藥從臟腑經絡進行治療。 像是《素問·刺熱論》則結合顏面配屬臟腑確定了疾病的位置:
- 左頰:肝
- 右頰:肺
- 額頭:心
- 鼻頭:脾
- 下巴:腎
聰明保養有一套
- 正確清潔:選擇溫和不刺激的清潔產品,以溫水清洗,不可用力搓揉。
- 避免擠壓:擠壓的動作容易造成青春痘的發炎與擴散並且形成痘疤。
- 避開加重:高糖類食物、烤炸辣等食物、避免熬夜、舒緩壓力
- 慎選保養:過油或密閉產品易造成毛孔阻塞,使用質地清爽的乳液或凝膠即可,擦拭到皮膚摸起來滑順不粗糙即可。
- 確實防曬:紫外線容易造成皮膚的老化,促使青春痘問題惡化,或是形成色素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