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殼暈暈好慌亂-談頭暈(上)西醫觀點

此篇文章內容為107/05/26 早上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中醫健康講座 整理

患者: 醫師我頭好暈~~~

醫師: 頭暈是怎麼樣發作的呢?

患者: 天旋地轉好想吐~~~

門診中我們常常可以見到這樣的情況

究竟有多少人為頭痛所苦呢?

  • 約有20-30%的人曾經有頭暈的經歷
  • 盛行率約為5%-10%
  • 40歲以上高達40%
  • 年齡超過85歲者則有一半
  • 在這些老人中,約2/3有持續性或反覆發作 的症狀
  • 女>男

為何於老年人常見呢?

  • 老化引起周邊前庭器官、本體感覺、視覺的結構/功能退化,中樞神經系統整合能力的退化,此外肌肉與血壓等反應性變慢
  • 多種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較易引起動脈粥狀硬化,造成周邊與中樞前庭系統缺血
  • 多種藥物治療慢性病,更易因藥物引起頭昏與其他不良反應

頭暈可引起跌倒、造成患者受傷,又因害怕發生跌倒而自行限制身體活動與社交活動,造成日常生活功能受損,生活品質下降!

頭暈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較常見四種情況:

眩暈(vertigo

  • 感覺自身或周遭環境在移動(實際上並沒有移動)通常旋轉的感覺,但也可能是搖晃、傾斜的感覺。
  • 可能會伴有噁心、嘔吐、站立或走動困難。
  • 前庭系統疾病相關。

不平衡感或不穩定(disequilibrium

  • 通常合併有空間定向力喪失。(對地點、空間 (我在哪裡?)較無法辨識與察覺)
  • 可引起不平衡的疾病狀況包括巴金森氏症、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前庭病變、小腦病變、視力/光線不良
  • 頸椎退性關節炎可形成骨刺或椎間孔狹窄,壓迫到脊椎動脈,影響腦幹的血流供應而引起不平衡感。
  • 肌肉骨骼病變也可引起不 平衡感。

昏厥感(presyncope)

  • 感覺要喪失意識或昏厥,可能合併有心悸、冒汗、臉色發白,但少見眩暈。
  • 通常由於大腦缺血所引起。
  • 病因有:姿態性低血壓、貧血、血量過低 (因脫水、出血引起)、虛弱、臥床過久、營養不良、藥物副作用。心律不整(心跳速率過快或過慢)、心肌梗塞等心臟疾病。

特異性(非典型)頭昏

  • 頭昏腦脹(lightheadedness)、頭重腳輕、眼冒金星、眼前發黑、腦袋空空、精神 恍惚、無法專注、全身無力、與外在環境喪失 聯繫等不明確的症狀。
  • 常見原因為過度換氣、焦慮、壓力、低血糖、低血氧、虛弱、臥床過久、感染、頭部外傷後、藥物副作用。

身體維持平衡的機制

由三個方面協調平衡:

  • 視覺:藉由眼睛所提供物體大小/方向/距離提供身體位置以及運動狀況的訊息
  • 本體感覺系統:位於四肢肌肉與 關節的神經末梢,負責感受觸覺與震動感覺。讓身體知道姿勢/位置/動作以修正動作
  • 內耳前庭器官:內耳前庭包含半規管與橢圓囊與球型囊(統稱耳石器),前者負責感覺同一平面的旋轉加速度;後者則感受地心引力/前後移動的直線加速度

頭暈的原因?

可以分為五種原因:

  • 耳性原因:由內耳所引起的,良性陣發性頭位眩暈症(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與前庭神經炎(vestibular neuritis)佔了大部分
  • 中樞性原因:腦血管病變占一部分
  • 內科性原因:包含像是貧血,姿態性低血壓,心律不整,甲狀腺低下等情況
  • 心理性原因:恐慌,焦慮,憂鬱
  • 頭部創傷原因

西醫的診斷流程

Dizzy DD.png

圖片與整理來源 老年人眩暈的鑑別診斷與治療   家庭醫學會

會根據所檢測出來的原因進行治療

Reference:

老人之頭昏與眩暈 當代醫學第 40 卷第 11 期 2013 年 11 月
老年人眩暈的鑑別診斷與治療 家庭醫學會
眩暈病中醫護理方案的應用及可行性研究實用臨床護理學雜誌2017年第2卷第45期
眩暈症中醫證候臨床分析 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2007年10月
中西藥加針灸治療眩暈症的臨床體會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誌2011年12月第14卷第23期

 

 

對「頭殼暈暈好慌亂-談頭暈(上)西醫觀點」的一則回應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